民心反綠 但在野整合非萬靈丹

(圖/檔案照合成圖)

2024選戰倒數5個月,美麗島電子報接連公佈兩份民調,顯示侯友宜目前的支持率以22.3%勝過柯文哲的20.5%,重回第二。要知道,從6月以降,多數機構都顯示侯喪失領先優勢,落居第三,甚至出現離柯文哲有一定差距的情況。因此在落後兩個月後扳回差距,意義不可不謂重大。

那侯爲何能在8月中旬重振旗鼓?對比美麗島7月底的數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泛藍基本盤重新凝聚,佔比從23.3%提升到27.3%。在侯維持6成5泛藍支持率的情況下,自然讓其總體支持率有所提升。

而在逐步整合藍營內部後,對侯來說,眼下另一難題則是在野整合的問題,也就是和柯文哲、郭臺銘的競合關係。日前,郭拋出主流民意大聯盟的倡議,並公開邀請侯和柯一同合作參與,喝咖啡當面討論。侯對此表示會再展現誠意拜訪郭,柯則尚未予以迴應。

從民調來看,擁有37.6%支持度的賴清德,無論是侯、柯、郭,誰都無法以一人之力贏過賴。在野不整合,賴清德勝利在望,但在野整合就能贏過賴清德嗎?事實上,整合並不是萬靈丹,從美麗島的民調來看,在被問到爲了下架民進黨,投票應投給侯、柯、郭民調最高者時,泛藍和民衆黨支持者同意比例都只有4成出頭,而有5成多反對,中間選民更是隻有不到3成同意。

從數據來看,相當明顯地,選民對於參選人有極高的黏着性,即使整合,也可以預期會有部分選民因此轉而不投票,而未必會支持整合後的參選人。2000年和2004年連戰與宋楚瑜的競合關係,就是經典的歷史案例。因此減少「整合耗損」,便是除了整合之外的重要課題。如果無法有效減少整合耗損,減少對立、說服支持者,那即使共推一組參選人,也未必能實現下架民進黨的目標。

整體來說,目前的選戰結構對民進黨十分有利,不只是因爲三腳督及在野整合的艱難,綠營擁有讓2、3名互打的戰略決定權,更重要的,其實還是在綠營基本盤獨大的優勢。以美麗島民調來說,34.2%的泛綠基本盤,一家就與藍白對等。

只要賴清德能維持綠等同藍白的格局,無論在野整合如何有效,賴都保有一戰的空間。因此對在野陣營來說,目前除探討整合方案外,其實更關鍵的,便是如何削弱泛綠基本盤的規模。

然而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從政大選研中心的數據來看,泛綠從2015年之後都維持3成左右的基本盤,只有2018韓流纔將其削減到2成。2023年上半年則是韓流之後,首次藍白加總大於泛綠的時刻。如何不浪費民意契機,則考驗在野領袖的格局與品格。(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