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廉德瑰:日本派閥政治生變如何影響對大陸關係

名家觀點》廉德瑰:日本派閥政治生變如何影響對大陸關係。(視覺中國)

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廉德瑰2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日本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剛剛創下執政以來新低,下滑至35%,不少分析人士猜測日本政治再次動盪可能。日本政治、特別是日本內政對中日關係產生何種影響,一直都是值得關注話題。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觀察中日關係必先了解日本國內政治、瞭解執政的自民黨、瞭解派閥政治及其政治傾向入手。

自民黨六大派閥中,最大派閥是清和會安倍派,但目前的主導性派閥卻是宏池會系統的岸田派和麻生派,平成研究會茂木派支持岸田,另外兩個派閥是二階派和規模較小的森山派。現在的權力博弈特點,是「岸—麻」兩派在茂木派支持下與走下坡路的安倍派「吳越同舟」。其實,自民黨派閥政治的主線是清和會與宏池會間權力爭奪。現在狀態是宏池會佔主導地位,清和會則是羣龍無首且四面楚歌。

1972年以後日本政治的一次重大變化出現在2000年,「田中—竹下派」系統的小淵惠三因病去世,清和會的森喜朗出任首相。宏池會當時的會長加藤紘一等人倒閣失敗,宏池會分裂,清和會的小泉純一郎隨後接替森喜朗上臺,推行改革政策動搖了小淵派的經濟基礎,「田中—竹下派」衰落。

但小泉下臺後,他的政治泡沫破滅,新當選的青澀議員即所謂「小泉寶貝」們紛紛落選,導致2009年自民黨失去政權。安倍二次執政後,與「統一教」「日本會議」等右翼邪教或組織勾連擴大清和會勢力,逐漸使多年來處於非主流地位的清和會成爲自民黨內最大派閥,爲隨後日本政治越來越右傾化埋下伏筆。宏池會和「田中—竹下派」的茂木派則成了非主流派。

安倍派中的右翼政客,大多都與「統一教」「日本會議」有着密切關係,其中稻田朋美、高市早苗、古屋圭司、新藤義孝、衛藤晟一、萩生田光一等更是極端右傾。右翼邪教爲了實現右傾宗旨,在日本政界培養代理人,不但嚴重破壞中日關係,還通過「靈感銷售」斂財,榨乾信徒財產,破壞無數家庭,因而激起民憤,安倍遇刺就與此有很大關係。安倍的死引發日本社會對「統一教」的憤怒,安倍派形象一落千丈。

這種背景下,宏池會的岸田文雄上臺標誌着清和會的主導地位被宏池會取代,日本政治重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宏池會主導時代。不過,岸田文雄考慮到安倍派仍然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儘量對其拉攏,以維持宏池會的政權穩定並有效利用今後的所謂「黃金三年」。但出乎意料的是,岸田政府決定爲安倍舉行國葬遭到日本民衆強烈反對。岸田遲遲不能與安倍切割,是導致其支持率大幅下降的一大因素。

日本政治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大趨勢是:在「統一教」問題捅破安倍派與右翼邪教勾連的毒瘤以後,邪教干預政治、無視日本國民財產甚至生命安全的本質被認清,與「統一教」存在關聯的議員不得人心,特別是「統一教」支持的議員佔多數的安倍派將不可避免走向衰落。宏池會大平正芳系統的岸田派、麻生派和谷垣集團,田中—竹下系統的平成研究會茂木派,將繼續作爲自民黨主流派主導日本內政外交。

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與中國領導人1972年共同開創了中日友好關係。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經走過50個春秋,其間日本國內政治不斷髮生變化。清和會安倍派一小撮靠「右翼邪教」起家政客阻擋不了歷史車輪,中日友好關係既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