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吳大輝:中俄海上巡航是保障和平的公共品
名家觀點》吳大輝:中俄海上巡航是保障和平的公共品。圖爲俄羅斯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與中方艦艇編隊航行。(新華社)
北京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副院長吳大輝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日,中俄兩國海軍艦艇編隊在太平洋阿拉斯加附近國際海域,第三次聯合海上巡航,讓美國一些人跳腳,輿論界和政界沸反盈天,炒作中俄「聯合威權威脅」。究其原因,可以洞見美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權霸道霸凌心態的變化。
吳大輝稱,其一,美國國內聒噪意在捆綁中俄兩國。
針對此次中俄兩國海軍聯合海上巡航及類似兩軍演訓的常態化,美國國內鼓譟最多的就是妄稱中俄兩個「威權國家」計劃聯手分散美西方在烏克蘭的注意力,併爲北約未來進入亞太預先「設置海上柵欄」。美國阿拉斯加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丹.蘇利文和麗莎.莫爾科夫斯基大加讚賞美國派出4艘驅逐艦對11艘中俄軍艦抵近監視。蘇利文甚至說,美國軍方應該讓這種「涼爽」的反應更有可持續性,「應該尋求讓美國最高軍事領導層爲未來對中俄做出更果斷的回擊做好準備」。衆所周知,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22年度《國防戰略》《核態勢審議報告》以及《飛彈防禦評估報告》3份重要文件,大肆渲染中俄等國的威脅,稱俄羅斯「仍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中國則是「唯一既有意圖,也越來越有能力在軍事、經濟、技術和外交方面全面系統性挑戰美國的競爭者」。其戰略意圖就是想將中俄捆綁成美國的對手。
其二,美國對中俄的抵近偵察已經常態化。
作爲南海地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美軍2021年僅對中國南海的軍機抵近偵察就達約1200架次。2022年,在俄烏衝突全面爆發,美國空中偵察力量大量抽調到黑海與波羅的海的背景下,美軍對南海的抵近偵察次數下降,但偵察品質更高,大量更先進偵察機派往南海與東海等海域。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統計,2022年11月美國對南海抵近偵察刷新3個紀錄:單月架次紀錄,單日偵察架次紀錄和抵近偵察距離紀錄。進入到2023年,美軍對南海的抵近偵察有增無減。美國軍艦還頻繁在南海地區發起所謂「自由航行行動」。美國海軍的全部5艘測量偵察船長期部署在日本橫濱基地,主要用於監測南海水域海底地形、水文、水聲和洋流資料,分析中國潛艇的出行規律。美國艦機已經連續多年在南海水域保持常態化的存在,幾乎不留空窗期。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軍艦機對俄羅斯的抵近偵察保持着高壓態勢。在黑海空域,美軍偵察機在極限距離上接近俄羅斯克裡米亞海岸線;在敘利亞,美軍偵察機多次接近俄羅斯在敘空軍基地。按照俄方說法,自2008年以來,每年美國艦機抵近偵察次數平均超過840次。2020年11月,美國軍艦麥坎號甚至闖入彼得大帝灣的俄羅斯領海,被俄羅斯海軍驅離。
其三,「寇可往,吾亦可往」。
中俄關系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協力廠商原則基礎之上。中俄海上聯演聯訓與聯合巡航不是爲了威脅某個國家,而是爲了國際海上通道安全,爲全球與地區穩定保駕護航。按照美方說法,自2014年以來,中俄兩軍至少舉行了36次不同類型演習演訓。但沒有一次進入或通過他國領土與領海,這是負責任大國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提供的公共產品。隨着中俄兩國戰略協作的深入發展,中俄演習演訓次數越來越多,演習場景也越來越複雜。不僅包括「北部.聯合-2023」這種在中俄周邊的戰略演習,近年來還出現空中聯合巡邏和海上聯合巡航形式。中俄海軍足跡正從本土核心水域-青島、湛江、彼得大帝灣,走向日本海、亞丁灣、阿拉伯海、地中海、波羅的海。美歐能來南海和俄羅斯周邊海域搞所謂的「自由航行」與抵近偵察,中俄當然能到阿拉斯加周邊公海自由航行。別有用心國家需要逐漸適應這種海上巡航。
吳大輝強調,中俄聯合海上巡航及中俄戰略協作的加強,顯然讓以美國爲首的北約不快。在7月的北約維爾紐斯峰會上,美西方的「亞太北約化」戰略目標暴露無遺。美國戰略界建議,將澳洲、英國和美國組成的「AUKUS」軍政聯盟打造成「亞太北約化」的戰略支柱,並拉日本、韓國等加入。實際上,這纔是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最大威脅,而中俄戰略協作是爲了維護地區穩定。可以想見,中國或俄羅斯兩軍海上行動將越走越遠,日益走向世界各大洋,這也包括美西方周邊國際水域。現在美國及其盟友莫名驚詫、搞惡意炒作,是因爲少見多怪。世界安全與發展絕不只能由美國說了算,美國不適應也得適應,意難平也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