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河南人,卻一口陝西話,河南省面積第一大縣,三門峽盧氏

三門峽 盧氏縣

明明是河南人,卻一口陝西話,河南省面積第一大縣,總面積4004平方公里,比漯河、鶴壁都要大,堪比半個鄭州,相當於2個深圳,境內大小山峰共有4037座,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共有河流澗溪2400多條。從西漢時期,公元前113年建縣至今,2100多年,縣名未改,城址未移,是全國爲數不多的“雙千年”古縣。這裡就是“豫西后花園”,中國香菇之都,中國連翹第一縣,河南盧氏。

盧氏縣地處豫西伏牛山腹地,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脈雄踞,全縣森林覆蓋率超過70%,三山三河兩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盧氏縣的河川穀地、房前屋後,遍佈着8萬多座香菇大棚,陽光下晾曬的是香菇,公路上運的是香菇,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是香菇,就連縣城的路燈也是香菇造型。每年春分時節,百萬畝連翹 花開正豔,盧氏縣大地流芳,因爲盧氏連翹各項指標均高於藥典規定標準的好幾倍,所以,在中藥市場上一直都是超級搶手貨。爲保護盧氏縣的珍貴連翹資源,國家將盧氏連翹的種子、種苗均列爲禁止出口產品,並撥付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盧氏的連翹種植和培育。盧氏縣是河南省十三個革命老區縣之一,是紅二十五軍開闢的,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盧氏縣與中國革命一起覺醒,與工農紅軍一起長征,與人民解放軍一起突圍,也是取得解放戰爭,首戰告捷的革命之城。隨着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盧氏縣也迎來真正的新生,獨創的金融扶貧模式,讓盧氏模式成爲脫貧經典,2020年,盧氏縣順利實現了脫貧攻堅任務,徹底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賦予了盧氏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珍寶,全縣擁有綠色、有機、無公害、地理標誌“三品一標”產品共106個,其中,優質香菇霸榜全國,連翹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核桃產量位居全國第4。老區不老,風華正茂,要想了解盧氏,就要先知道,這裡爲什麼叫盧氏?

考古發現,早在10萬多年前,就有盧氏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

生息,史料記載,後來盧氏部落被黃帝部落兼併,這裡曾叫盧氏國,盧氏縣先後出土了盧氏跗fū猴、洛河中獸、盧氏恐龍、盧氏智人等一大批古生物化石,是全國唯一,有化石實物可考的,“龍猿相揖別”之地。夏商時期,這裡是莘川之地,西周時,屬三川郡,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置盧氏縣,因古盧國得名。盧氏縣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革命浪潮風起雲涌,“一代宗師”盧氏人曹靖華,積極投身宣傳“五四”精神,在他的帶動下,盧氏縣第一時間接受了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1923年8月到1924年6月,盧氏縣先後發生了,三次農民圍城鬥爭,其聲勢之大、時間之長、鬥爭之激烈,震動全國,是河南農民羣衆武裝,反抗軍閥勢力的,第一次偉大壯舉。

盧氏香菇,種植歷史悠久,朵大肉厚,味道鮮美,最大直徑可達到18CM,是難得的香菇佳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備受歡迎,還遠銷國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林海興華的“德海10號”,曾一度覆蓋韓國60%以上的食用菌市場。“中國香菇第一村”,盧氏縣王店村,3600平方米的“香菇交易市場”,擁有兩百平方米的質檢中心、6座百噸冷庫、1500平方米的分揀車間,這裡每天上市香菇200噸以上,是豫西地區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盧氏縣扛起了全國香菇業的半壁江山。

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和300多個潭池,組成的“豫西大峽谷”、

地處豫、陝、鄂、晉四省交匯處的“雙龍灣”,豫西百草園3個4A級景區,還有冠雲山、飛龍山,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多處自然景觀,匯聚成盧氏縣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盧氏縣也被譽爲“中原綠寶石”“河南小西藏”。紅石谷·櫻桃溝,擁有不同品種的櫻桃樹共10萬多株,年產80萬公斤櫻桃,每年春天,櫻桃花如期盛開,從空中俯瞰,整片整片的櫻桃花鋪灑開來,猶如夢境中的“林海雪原”。

盧氏縣礦產資源極爲豐富,其中,已探明的鐵礦儲量,就達到了7800萬噸,遠景儲量更是達到了1.5億噸。鉬礦資源儲量3億噸,潛在經濟價值達到了700億元以上,優質化工灰巖儲量6.12億噸,潛在經濟價值1200多億元;

正所謂地大物博,盧氏縣境內野生動物就多達4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6種,植物多達2400多種,一點也不誇張的說,就是“一步三藥”,野生中藥材共有1200多種,是全國“十大中藥材基地縣”之一,被譽爲“中華天然藥庫”。除了聞名天下的香菇,還有盧氏核桃、盧氏黑木耳,都是享譽全國。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盧氏,除了欣賞那猶如仙境的自然景區,一定別

忘記嚐嚐這裡的牛肉湯、雞蛋餅、還有盧氏豆腐。

天然氧吧,北國灕江,豫西后花園,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香菇之都,中國連翹之都,英雄土地、紅色莘川,關於盧氏,你還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