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醫 問 診-二氧化碳造影血管手術 腎功能不良病人的福音

二氧化碳血管攝影顯示一段血管完全阻塞 .圖/新光醫院 ▲血管手術後打通阻塞之血管 .圖/新光醫院

陳彥仰醫師小檔案 .圖/新光醫院

踝肱血壓比

林先生因左足疼痛及慢性傷口,接受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爲『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即表示其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造成缺血疼痛;足部組織也因缺血得不到足夠養分,傷口無法修復。若久而未愈的傷口不幸感染,便可能需要截肢。更糟的是,林先生在血管攝影檢查時接受顯影劑注射後,腎功能急劇惡化,瀕臨需洗腎的邊緣,無法再接受需使用顯影劑造影的血管手術治療。難道林先生只有面對截肢,或是接受顯影劑造影血管手術而後洗腎的命運?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主要是指下肢動脈血管狹窄導致缺血引發的疾病,其症狀包含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因腳痛需要休息)、發紺(腳趾缺血變藍髮黑)、缺血性疼痛、久而未愈的傷口…等。老年,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洗腎的患者,都是好發族羣。透過比較手臂及腳踝的血壓,即所謂"踝肱血壓比(見表)",可對該疾病作簡易的篩檢。

部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病患,特別是並有糖尿病者,亦有腎功能不良。傳統上,會使用顯影劑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顯影劑因其滲透壓等因素,會造成腎臟負擔。一般人接受顯影劑注射後造成急性腎臟損傷的比例,約0.6~2.3%,但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患或年紀大於75歲等高風險者,其發生率甚至高達20%。在血液中注射二氧化碳,透過影像軟體的修正,可以代替顯影劑達到血管攝影的效果(見圖)。且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會快速融解成碳酸,於肺臟變回氣體排出,不經腎臟代謝,因而不會造成腎功能惡化。利用此特性,使用二氧化碳取代顯影劑進行血管手術,已逐漸成爲腎功能不良或對顯影劑過敏的病患之首選。

林先生接受二氧化碳造影血管手術,順利擴張狹窄的血管,腳不再缺血疼痛,傷口也逐漸癒合。其腎功能也在藥物治療下改善,逃過洗腎的命運。

新光醫院於2016年初引進全臺第一臺二氧化碳造影設備,至今已爲數十位像林先生一樣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成功進行血管手術。二氧化碳血管攝影技術,不僅能用於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也可應用於腹主動脈瘤的支架修補手術等,真的是腎功能不良病人的一大福音。

陳彥仰醫師

小檔案

◆現職:

◎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簡歷:

◎輔仁大學醫學系畢業

◎新光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總醫師、臨牀研究員

◎新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新光醫院一般醫學科指導醫師

◎衛福部部定外科專科醫師

◎臺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臺灣血管外科學會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