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堅定降槓桿,未來兩年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

3月28日晚,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02202.HK)發佈2023年度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2023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657.4億元,同比下降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1.6億元。

報告期內,萬科全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39.1億元,連續15年爲正,剔除預收房款的資產負債率爲65.5%,從2018年76%連續5年下降。同時,在手貨幣資金998.1億元,可覆蓋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

全年銷售額3761億元,新增項目43個

開發業務仍是萬科的基本盤。2023年,萬科開發業務實現銷售面積246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761.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2%和9.8%。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萬科2023年銷售規模保持行業第二;全年新開盤項目首開當日去化率近67%,其中13個項目開盤去化率達80%。

同時,數據顯示,2023年,萬科保質交付28.9萬個單位,191個批次實現交付即辦證。

在投資拿地方面,2023年萬科新獲取項目43個,已有33個在年內實現開盤銷售,從拿地到開盤的週期縮短至4.4個月,貢獻銷售額510億元,投資兌現度達88%。針對庫存可售資源,萬科進行集中攻堅,通過產品調整、配套完善、靈活定價策略和精細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2023年去化比例超過60%。隨着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實施,項目開發建設資金將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這也有利於存量項目的盤活和轉化。

除了開發業務,2023年,萬科的經營服務業務實現全口徑收入558.1億元,同比增長8.9%。在收入規模增長的同時,經營效益也得到提升。其中,物業服務淨利潤增長高於收入增長;長租公寓業務首次實現成本法下的報表盈利。

年報顯示,2023年租賃住宅業務(含非並表項目)實現營業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6.8%。作爲全國最大的集中式公寓提供商,報告期內泊寓新獲取房間2.28萬間,淨新增開業1.35萬間。截至2023年底,泊寓共運營管理租賃住房23.33萬間,累計開業18.01萬間,業務佈局全國31個城市,開業數量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武漢等24個城市排名前三。

物業服務方面,2023年,萬科旗下萬物雲實現營業收入334.2億元(含向萬科集團提供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0.2%,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189.3億元,佔比56.6%,同比增長13.0%;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117.0億元,佔比35.0%,同比增長4.6%;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27.9億元,佔比8.4%,同比增長16.9%。

堅定降槓桿,未來兩年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

萬科在年報“致股東”一節中提到,公司利潤承壓,資金存量、現金短債比等指標出現下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短期壓力仍然存在。一是,規模過快擴張時期,部分投資判斷過於樂觀,這些項目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二是,儘管公司經營服務業務的能力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經營性不動產天然存在資金回收週期長、佔壓大的難點,有關融資機制成熟後才能完全解決。面對問題,公司採取了針對性舉措,經營性業務已經形成的優質資產,受到了市場歡迎,全年實現交易簽約123億元。同時,公司也全力抓住REITs、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會。

公開信息顯示,萬科有望成爲業內唯一一家實現三種經營性REITs突破的企業。此前,萬科旗下印力集團發佈的中金印力REIT已正式進入詢價階段,萬緯物流REIT已於交易所正式發佈,長租公寓REIT目前也在積極申報中。

在融資方面,2023年萬科在境內外合計新獲取的融資近900億元,其中境內新增融資766億元,新增融資的綜合成本3.61%。此外,萬科緊跟國家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導向,2024年萬科包括旗下印力集團在內合計已新增落地經營性物業貸款109億元,實現資債結構持續優化。

面對此輪極具挑戰的房地產週期,萬科除自身努力外,也獲得了國資大股東的力挺和支持。2023年11月,在萬科遭遇做空危機時,深圳市國資委的積極表態,之後深圳市國資委也協調多家國企與萬科對接,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各項具體支持措施落地。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3月,印力REIT詢價公告顯示,深鐵集團擬通過戰略配售方式認購中金印力消費REIT,認購份額爲該基金募集份額總額的29.8%,認購金額約10億元;此外,2024年1月,深國資旗下投資平臺深投控斥資,向萬科子公司收購深圳高新投6.16%的股權。

萬科在年報中指出,房地產市場潛在需求依然廣闊。隨着因城施策支持不斷加強,潛在需求將得到有效激發,通過自身一段時間的加倍努力,公司有信心能夠消化歷史包袱,提升經營性不動產交易和融資能力,更好地保障公司安全,支撐長期發展。

對於未來的工作開展,萬科方面指出,公司將落實主體責任,在銷售端將堅守跑贏大勢目標,保持經營層面現金流爲正。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預估得更充分,通過大宗資產、股權交易兌現“蓄水池”,大規模增厚安全墊。2024年實現交易回款不低於300億元。同時,堅定降槓桿。未來兩年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全面主動融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主動推進融資模式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