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仔是「集體無意識」! 中研院「紅衣小女孩」教母狂研究

▲鬼月到了,魔神仔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圖/取自pakutaso網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電影紅衣小女孩2》剛上檔,魔神仔的故事在鬼月又掀起一波討論熱潮,但似乎被認爲只是「鄉野怪談」。其實這齣劇的編劇簡士耕,是因爲大學時聽了中研院研究員林美容的「魔神仔課」才啓發靈感;林美容說,魔神仔「重點不是真假,這就是臺灣人特有的、對世界的看法。」

「多年前,我還住在南港時,朋友跟我講到南港山上有魔神仔,會把小孩抓走」,林美容說,她研究民俗信仰這麼久,居然不知道魔神仔,便開始做田野調查;在聽過許多「魔神仔」跟「鬼故事」之後,她出版《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是第一本以魔神仔做爲學術研究主題專書,也獲得國科會補助,最近則出版《臺灣鬼仔古》,講述105個鄉野曾有的「真實」鬼故事。

▲林美容是《紅衣小女孩》編劇的啓發者。(圖/威視提供)

林美容是臺大考古人類學碩士加州大學社會科學博士,她從人類學的角度切入,用榮格心理分析,認爲魔神仔的存在是因爲「人類演化過程中,有集體無意識的觀念」,等於魔神仔在臺灣是一種集體記憶現象;「魔神仔牽連到早期人類在叢林裡的生活經驗,包含國外矮人傳說,我認爲都是集體無意識」,但仍然是有着真實印象、經驗所構成的。

林美容認爲,鬼或是魔神仔都是一種「文化存在」,用許多傳說(沒有確切人事物)、故事(講出確切人事物)、童謠諺語堆積而成,但並不代表「完全真實」或「完全不真實」;「雖然我不是要證明或否認魔神仔,但我認爲魔神仔反應人們的想法、對事物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這已經超越真、假的分別,而是進入「我們是怎麼樣看待我們這個世界的」,也是人類學關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