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信託連環炸:6月募資8月暴雷,總逾期規模或達90億?|清流·金融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盧楠 主編|趙妍

“萬向信託暴雷前還在賣產品,我母親在5月底購買,還有人是在6月份買的。”一位投資人告訴清流工作室,她和母親所購買的健康類產品資金投向同一個醫院項目,也就是萬向信託6月份仍在成立新產品爲項目募資。

而在今年7月13日發佈的季度報告中,萬向信託更表示“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或者不利情況”,7月31日理財經理還曾提示投資人8月7日會兌付利息。到了8月7日,這些投資人沒有等到萬向支付的利息,卻迎來了產品暴雷的噩耗。

清流工作室獨家調查發現,萬向信託已有不少地產類信託產品在2022年底及2023年初宣告逾期並延期。在今年下半年,萬向信託更可謂遭遇“連環炸”——除地產類信託,還有大量政信類信託及2只健康類信託產品集中在8月後宣告逾期。

根據投資人統計的表格,萬向信託目前地產、政信及健康三類產品逾期的規模可能超過90億元,不過該表格中部分產品未能找到逾期公告。而萬向信託高管在迴應投資人時,只表示地產類有2/3逾期,按照產品規模計算暴雷金額可能約57億元,但該高管未提及政信類及健康類項目逾期情況。清流工作室獲得的公告顯示,萬向信託至少12個政信類產品及3個健康類產品也已逾期,所以整體規模難以確定計算。

儘管萬向信託高管表示,公司有信心處理好目前的問題。但種種現象顯示,萬向信託面對多個項目的風險顯得“後知後覺”。

清流工作室獨家調查發現,萬向信託可能在地產項目停工後未及時通知投資人,後更出現資產被低價轉移、樓盤被用於工抵的情況,目前萬向信託正採取法律措施追討債務。

另外,萬向信託多隻健康類產品因利益捆綁過深,早在2022年底出現風險,但萬向信託仍在今年繼續募資,且在年初向已有風險的合作方借出5.7億元借款。其中兩隻健康類產品無抵押無擔保,萬向信託提出的草案預計項目延期時間長達3至5年,遭到多位投資人反對。

萬向信託品牌部人員向清流工作室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努力解決當前問題,對於逾期規模及具體產品問題均以12月8日高管迴應爲準,暫無更多新增信息。

總計90億產品逾期?

一位投資人告訴清流工作室,她從理財經理獲得的信息是,8月1日萬向信託高層開會,對未來的預期感到悲觀,因此決定全部產品引爆,纔有了這一波暴雷潮。

萬向信託2022年年報顯示,其自營業務總資產約48.51億元,負債合計約7.1億元,自營資產中投向房地產業的資金約21.8億元,佔比44.87%。萬向信託信託資產接近900億元,投向房地產業的資產金額約521億元,佔比58.40%。

因此這一輪地產調整,對萬向信託造成重擊。據清流工作室不完全統計,此前萬向信託已有不少地產類信託產品在2022年底及2023年初宣告逾期。

而在今年8月後,萬向信託又突然迎來一大波逾期潮。至少6只地產類信託產品、12只政信類產品及兩隻健康類產品的公告顯示,這些產品在今年8月之後陸續宣告逾期。

萬向信託的逾期規模究竟有多大?目前仍沒有確切的說法。

清流工作室從投資人處收集的逾期公告顯示,萬向信託至少32個產品停兌。地產類項目和基建類項目分別爲17個和12個,另外還有3個健康類項目。

一張在投資者間流傳的表格,羅列了目前出現兌付異常的產品名稱及規模。該表格共列出42個信託產品,涉及金額超90億元。其中地產類的共計43億逾期,另外還有37億政信類項目及12.66億元的健康類項目。不過,該表格附註顯示,表格中有7只產品的逾期信息暫未獲得公告覈實,這7只產品的總規模可能爲6.9億元。

(投資人提供其梳理的表格)

12月8日,萬向信託召開投資者內部溝通會。根據現場投資人提供的錄音,萬向信託總裁王永剛在現場介紹,公司地產項目餘額約85億,其中,2/3的地產出現逾約情況。若按照募資規模比例計算,則大約有57億地產項目逾期,比投資人統計的43億規模更大。

清流工作室目前收集的信披公告顯示,萬向信託至少17只地產類項目逾期。萬向信託的資金投向了不少知名房企的三四線城市項目,合作方包括金科地產(000656.SZ)、隆基泰和(01281.HK)、祥生地產(02599.HK)、奧園地產(03883.HK)、佳兆業地產(01638.HK)及海倫堡地產等。

王永剛還表示,萬向信託的政府基建項目餘額約20億,但並未談及政信類項目的逾期金額。根據清流工作室收集到的信披公告,截止11月30日,萬向信託至少12只政信類的項目逾期,其中兩隻的存續規模爲1.2億元及1.4億元,其餘的政信類項目存續金額未知。投資人根據信託募集規模計算,這些逾期的政信類產品總規模超過30億元。

此外,公告顯示萬向信託還有三隻健康教育類產品也已逾期,健康類產品募集資金合計爲12.66億元。

王永剛還在溝通會上稱,最近幾年,公司單個項目規模大多在1億元左右,且底層資產充分,公司也“有能力有信心把這些問題處理好”。

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投資者信服。僅清流工作室從投資人處獲得的6份產品推介書中,就有5個產品規模在2億元以上,其中,健康教育2號項目存續規模約7億元。

此外,雖然大部分項目都有抵押資產,但也有部分項目被發現底層資產轉移或者沒有抵押物等情況。萬向信託更被投資人質疑,在產品出現風險時未及時告知投資人,對部分產品的資金流向未能提交銀行流水等資料。

項目底層資產被低價轉移?

兩位多次購買萬向信託產品的投資者告訴清流工作室,早在2022年12月,萬向信託的989號項目便出現產品兌付異常。然而,該產品展期6個月以後,不僅未恢復兌付,萬向信託還突然宣告產品底層資產被轉移。

投資人提供的989號項目合同顯示,989號信託產品成立於2021年6月3日,募資規模不超過2.3億元,資金用於向昆明寶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昆明寶華”)發放信託貸款,由昆明寶華開發建設昆明海倫堡逸尚都中心項目。

清流工作室獨家獲得的一份989號項目簡報顯示,該項目商業和車位被借款人昆明寶華分別以2000元/平方米和2000元/個的價格低價惡意轉移,且在資金未進入預售資金監管戶的情況下完成網籤備案,存在當地住建配合轉移的可能。

(989號項目簡報截圖)

一位投資人告訴清流工作室,其客戶經理也曾表示,是昆明市住建局配合昆明寶華轉移了標的項目的底層資產。不過,萬向信託並未給投資人提供有關資產被惡意轉移的證明材料。

這位投資人不解:“抵押物是萬向的,拿去賣必須經過萬向同意,肯定要出示這種公章或者證明,要正常手續的,你怎麼操作下去這個東西?”

資料顯示,昆明寶華穿透後由廣東海倫堡地產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後者爲該信託項目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並提供昆明寶華的股權進行質押擔保。此外,該信託項目還獲得土地使用權抵押(初始抵押率71.6%),證載面積17486.74㎡,取得價值約3.2億元。

(989號項目合同截圖)

萬向信託還在上述簡報中表示,該項目資產目前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標的項目未售公寓被用於工抵。

在一位投資人提供的今年3月初的錄音中,萬向信託的客戶經理提到,保交樓政策下,萬向監管賬戶中約5000萬元被劃出,用於優先支付工程款,加上用於支付稅金和工程款的1000多萬元,至3月初,萬向信託的地產989號項目中僅剩下1300多萬元餘額。但2023年1月底,萬向信託方又發現昆明寶華將約2.6萬方公寓工抵給施工方,僅剩下短期內難以交付、去化的2.3萬方的商業房和1.68萬方地下車庫。

既然已劃扣資金支付工程款,爲何又要用公寓抵債?

據前述錄音,客戶經理對此的迴應是,地產989號信託計劃的資金雖是以工程款名義支付,但並非用於標的項目本身,而是交付標的項目所屬的大項目中其他前期項目的尾款。其表示,萬向信託對於地產989號項目的監管賬戶,僅能監管到標的項目的銷售款。

清流工作室在昆明房產信息網查詢發現,該樓盤的確有大量的房屋已經出售。前述989號項目簡報顯示,該項目於2021年9月開盤預售,去化約1.4萬方,成交金額約10140萬元,用於償還萬向信託貸款的本金金額爲6144萬元,利息金額爲1075萬元。

而根據萬向信託於6月25日向投資人發佈的清算公告,截止地產989號項目終止日,萬向信託向投資者分配的本金仍爲6144萬元,信託專戶中的現金類資產僅餘36771.62元,仍有約1.68億元本金未能收回。

萬向信託在簡報中表示,該項目借款人昆明寶華還款能力明顯下降,並且存在惡意逃廢債行爲。爲了追討債務,萬向信託已將對方告上法庭,並完成了多項資產保全,根據10月7日下發的一審判決書,一審判決全部支持了受託人的訴訟請求。但10月底,昆明寶華對一審提起了上訴。

在該項目上,萬向信託對風險似乎有些後知後覺。

清流工作室在昆明市住建局網站搜索發現,2023年7月28日,有網友在領導信箱中留言,提及海倫堡中央廣場項目“已停工1年”。市住建局於2023年8月回覆的內容顯示,由於開發商昆明寶華和原總包方在產值確認上發生分歧,項目停工緩建,雙方一直在協商。新的總包方進場復工後,因施工人員較少,總包工作仍未完成交接,工程進度緩慢。

也就是說,該項目可能在2022年中就已停工。但至少兩位投資人都表明,在2022年底項目出現逾期情況之前,萬向信託的信披公告都顯示項目運轉正常。直至今年6月9日,萬向信託纔在《提前終止公告》中告知投資人底層資產被轉移的情況。

健康類產品連環暴雷

事實上,萬向的地產類項目在去年就已大量暴雷,有投資人表示,行情所致地產類項目暴雷自己能夠理解,也接受了延期安排。而此輪輿情的爆發,是因爲萬向信託曾誇下海口宣稱自營的兩隻健康類產品2號及4號逾期,引發了大量老客戶的不滿。

多位跟隨萬向七八年的老客戶均表示自己在理財經理的推薦下入手了健康2號和4號。

“萬向當時宣傳說(萬向老闆)魯偉鼎的老婆都買了。”另一位投資人表示,當時萬向財富線的副總監親自推銷該產品,稱該產品由萬向自己操盤,並表示“除非萬向信託倒了,這個產品纔會有問題”。

然而,到違約的一刻,投資人才驚覺這個被吹得天花亂墜的項目幾乎沒有風控措施。

健康2號總計募集7.06億元,其中1.06億元用於認繳出資貴州省萬華醫療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萬華醫療置業”)70%的股權;剩餘6億元用於向萬華醫療置業發放信託貸款。這些資金最終均用於六盤水紅橋醫院項目開發建設。萬向信託後來繼續設立了健康4號產品,向萬華醫療置業追加發放了3億元信託貸款。

也就是說,通過健康2號和4號,萬向信託總計向萬華醫療置業放貸近9億元,但卻沒有獲得任何抵押物、也沒有任何交易方爲這兩筆鉅額借款提供擔保。

萬向信託爲健康2號提供的增信措施是,由萬向信託取得萬華醫療置業的控制權,並委派兩名董事會成員、1名監事會成員。此外,萬華醫療置業的董事長及財務總監由萬向信託委派,公司賬戶及印章也由萬向信託控制。

(健康2號合同截圖)

在合同中,顯示還款來源是借款人按期償還的信託貸款本息、標的公司分配的股權投資收益或標的股權處置價款。

據理財經理向投資人提供的說法,萬向信託認購的萬華醫療置業70%股權,原本約定由另一位持股20%的股東四川華泰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於2024年6月進行回購,但該回購協議並未出現在信託產品的合同及宣傳單張中,理財經理也未能提供回購協議文件。

投資人繼續溝通發現,即使真的存在所謂的“股權回購方”,該回購方可能早就沒有能力收購股權。

理財經理向投資人透露,四川華泰原計劃將廣安的一所醫院賣給政府回籠資金,但該事件一直拖延至今,因此四川華泰沒有足夠資金回購六盤水紅橋醫院。

四川華泰原計劃賣給政府的醫院,是萬向信託健康3號產品的底層資產。根據投資人提供的資料,健康3號產品也是萬向信託和華泰系合作的另一個項目。該項目募集2.6億元取得了廣安華泰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廣安華泰”)28.57%股權,另外四川華泰的實際控制人聶賢明及其丈夫熊代輝持有剩餘股權。

根據健康3號的產品宣傳資料,資金最終均用於華泰投資及旗下醫院運營主體的日常經營。而熊代輝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將承擔股權回購義務,萬向信託將以此退出該項目。

(健康3號產品推介資料)

不過,該退出一直不順利。投資人提供的延期公告顯示,當地政府爲整合優化醫療資源決定收購標的醫院,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審計等工作,但後續收購籤批及談判等工作仍需要一定時間。截至目前,該項目仍未獲得政府收購。

而四川華泰,也在收購持久戰中發生資金問題,無力再對健康2號和4號產品進行回購。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購方四川華泰踐行承諾無望的同時,萬向信託卻仍大手筆向其提供借款。清流工作室獨家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四川華泰在今年年初將一筆對廣安華泰2370萬元的債權質押給萬向信託,獲得了高達5.27億元的借款。

同時,萬向信託今年上半年仍在發佈產品爲健康4號募資。萬向信託官網,在今年6月21日還發布了健康教育4號產品的成立公告。部分投資人在今年5月及6月購入了健康4號產品,兩個月後發現自己被套牢。

萬向信託理財經理向投資人表示,健康2號及4號的信託資金用於醫院的工程建設等方面,但至今未能提供銀行流水、工程造價等資料。萬向近期提出產品延期3至5年的方案,也遭到多位投資人反對,投資人表示,萬向承諾在12月底出具一份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