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林偉傑 永續投資推廣好手

林偉傑檔案

MSCI深耕指數產品多年,一年四度的MSCI季度調整向來爲臺股投資人所熟悉,但MSCI業務範圍不但多元,更能憑藉其詳盡財務模型、累積多年的強大資料庫,引領投資風尚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永續投資概念近年蔚爲顯學,MSCI董事總經理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林偉傑正是功不可沒的推廣好手。

林偉傑同時是MSCI全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在資產管理資歷逾20年,資產管理生涯始於富蘭克林坦伯頓,於大陸建立富蘭克林的合資資產管理公司,並管理亞洲法人機構業務;後曾服務於鋒裕匯理資產管理(Amundi Asset Management)、擔任過駿利資產集團(Janus Capital Group)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與全球共同執行長。林偉傑在兩岸三地、日本、新加坡澳洲、印度、韓國等地建立並領導多個投資與研究團隊,擁有豐富管理經驗。

資產管理經驗豐富

超前部署綠色概念

林偉傑接受專訪時表示,儘管過去數據顯示ESG指數表現不只抗跌,長期下來能創造不錯回報,但部分投資者難免仍有疑慮,這次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干擾,市場環境相當不穩定,ESG卻能以穩健風格成爲資金避風港,再次證明以ESG作爲投資決策因子,確實有創造回報的機會。

林偉傑回憶,25年前,當他還是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時,亞洲客戶覺得ESG與投資回報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甚至多認爲ESG注重對社會有良好影響,可能要付出一些成本,對績效並無幫助,譬如會錯過一些上漲幅度驚人的酒類股。

不過,ESG以實質績效,來證明這些觀念是錯的,林偉傑強調,ESG企業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上面面俱到,反而會有更高的競爭力、抗壓能力,以應付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與產業變化,如此看來,善盡ESG責任爲了讓世界更美好的理念,與績效並沒有衝突

且根據聯合國PRI的統計,截至9月底,全球已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的金融機構家數已超過3,000家,林偉傑指出,已有3,700億美元資產規模追蹤MSCI ESG指數,看好臺灣對ESG的接受度將會愈來愈高。

反映到資本市場相關產品層面,MSCI攜手國泰投信發行ESG概念ETF叫好叫座,國泰臺灣ESG永續高股息ETF自7月掛牌以來規模扶搖直上,已突破210億元,林偉傑指出,ESG投資概念在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中,不只抗跌、還能創造收益,是投資人與機構法人趨之若鶩兩大主因

MSCI與合作伙伴國泰投信持續溝通,國泰臺灣ESG永續高股息ETF產品設計還納入高收益優點考量低利率環境,全世界投資人都在追求收益,林偉傑認爲,抗震與收益兩大因素加起來,是ESG概念產品能博得資金青睞的重要原因,這個趨勢將會延續下去。

達成ESG ETF里程碑

攜手投信攻新市場

MSCI達成與投信業者合作ESG ETF里程碑後,是否還有下一步動作?林偉傑透露,國際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會考慮該市場對ESG的接受度,臺灣市場加快接受ESG趨勢,已成爲面向國際資金很大的優勢,有了這樣的成功經驗,現正持續與一些機構溝通,有望再攜手推出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ESG的範圍極廣,抗跌與收益雙優勢雖是投資人關注焦點,但現代投資人對氣候關心程度日益增加,氣候風險(climate risks)也是ESG中一個重要趨勢。

林偉傑認爲,氣候變遷是每個個人、每家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無迴避空間,很多企業或機構法人在評估資產時,也要納入這項變數。MSCI於2019年收購瑞士的Carbon Delta公司,該公司專注在環境金融科技與資料分析,具有全球最先進的氣候模擬能力,MSCI採用Carbon Delta的方法,可以精算出任何上市公司或資產面臨氣候變遷時的影響,而不只是空泛言論

他進一步說明,氣候變遷的議題愈來愈重要,過去幾年不停看到各國陸續發生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影響到所有人、所有企業的生活與經營,帶來的風險已爲市場所正視。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隨着總部設立於那些市場、工廠建設在那些地區、生產基地何在、使用水源何處來、於何處擁有不動產等等,所處的條件都不一樣,面臨氣候變化上的風險亦不一。國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是用非常長遠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因素的,評估企業發展遠景甚至看到30~50年之後的未來,而接手資產的人也會考慮到氣候變遷風險,紛紛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成爲永續發展的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