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仔埔搬遷房價未必漲 北市「這區」遷墓後反跌近1成

(示意圖/shutterstock)

清明節傳統習俗,大家會去掃墓對祖先表示敬意,不過殯儀館、公墓、納骨塔等對住戶來說卻是嫌惡設施,甚至恐讓房價低於區域行情。有房仲業者統計雙北市近年遷移的7座公墓周邊行情變化,其中士林第8公墓搬遷前後,路段房價上漲1成左右最多;然而大安第9公墓卻是在搬遷後,周邊路段房價跌了將近1成。

(臺灣房屋提供)

爲了改善市容及都市發展,近年雙北市積極遷移市中心的嫌惡設施,根據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進一步觀察遷移前後的路段房價變化,其中臺北市的士林第8公墓,士東路住宅房價2021年搬遷後就比前一年漲10.1%,均價來到每坪62.1萬元;而新北市淡水第3公墓搬遷後均價14.3萬元,年漲5.1%。

然而大安第9公墓的辛亥路三段、景美第11公墓的景豐街、內湖第9公墓的陽光街,搬遷前後房價卻出現年跌0.9~9.5%。

臺灣房屋信義安和捷運加盟店店東廖德欣指出,雖然大安區的第9公墓搬遷,但辛亥路三段上仍有第二殯儀館、生命禮儀公司等,對住戶來說仍有購屋抗性,加上屋齡偏舊,短時間尚未反映遷墓利多,反而跌近1成。

而單看大安第9公墓座落的辛亥路三段兩端房價也有明顯差異,前端物件離殯葬產業較遠,周邊生活機能較佳,有大安運動中心、和平實驗國小、和平高中等,電梯大樓約7字頭房價;而後段鄰近殯儀館及公墓的多爲老公寓,房價僅5、6字頭,價差明顯。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公墓或殯儀館被認爲是嫌惡設施,一旦搬遷對周邊房價必然有提升作用,不過通常從政府公告遷移,到完全遷移完畢多半需要幾年的時間,且不少福地位在山區或離市區較遠,周邊的住宅生活機能及交通便利性本就不如市中心,因此房價不會呈現快速回漲,但這些地區購屋門檻相對較低,對經濟有限的年輕族羣來說,不失爲一項入門選擇。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大多數民衆會認爲住在這類嫌惡設施旁較不安穩,且常常會舉辦法會或喪葬儀式,影響居家寧靜,就算不介意與「好兄弟」當鄰居,也要留意若距離嫌惡設施過近,有些銀行甚至可能不承做貸款,或是給予較低的貸款成數,在入手前都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