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空掛學籍”當生意,是誰給了中職學校這麼大的膽

近日,央視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中職學校竟拿“空掛學籍”當生意來做。

這一亂象着實令人震驚。

在這些學校,有些“學生”只是花錢在學校註冊了學籍,不用真的到校學習就能拿到畢業證。如此弄虛作假,實質上是把學籍和畢業證當商品賣。這不僅是對教育公平原則的戕害,而且已涉嫌違法犯罪。

看上去很正規的學校,竟幹起了這樣的勾當,這已經夠離譜的了。更離譜的是,在幹這種勾當的時候,這些學校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

只要有人想來“空掛學籍”,這些學校就來者不拒,積極“配合”。“操作”幾乎是公開的,不僅“空掛學籍”的收費標準是公開的,連“空掛學籍”後怎麼裝樣子糊弄檢查都是提前交代好的。爲了促成“空掛學籍”的生意,有的學校甚至還會公開承諾幫家長騙取國家補助金。

這些學校如此膽大妄爲,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利令智昏。爲了增加“額外收入”,爲了套取政府撥款和相關補貼,這些學校鋌而走險,迎合甚至刺激某些人的不正當需求,獨自或夥同某些中介機構,做起了“空掛學籍”的灰色生意。

二是監管不力。在這些學校,“空掛學籍”是一種公開秘密,但凡上點心,監管部門不可能會不知道。這些學校應對監管的手段也很簡單。無論是要求“空掛學籍”者擇時到校打卡,還是以虛假信息幫“空掛學籍”者辦理休學、申請補助,都不難被識破。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學校竟能若無其事地大搞“空掛學籍”,監管不力顯而易見。

如果監管部門能盯得緊一些,管得嚴一點,“空掛學籍”的絕大多數“操作”就無法完成。就算個別學校偶有“得手”,也很難把“空掛學籍”做成一樁長期存在的灰色生意。

在我國現有教育體系中,中職學校一直並不怎麼顯眼。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中職教育不重要,不需要認真監管。對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監管部門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當中職學校拿“空掛學籍”當生意來做時,監管部門應該第一時間“看到”,並依法依規予以嚴懲。與此同時,順藤摸瓜,找出這樁生意中的買方和合謀方,並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

總之,對相關部門而言,強化對中職學校的監管已成一項當務之急。

(大衆新聞·齊魯壹點評論員 王學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