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家庭旅行‧示範作】凌明玉/在旅行中回憶旅行

在旅行中回憶旅行。圖/陳佳蕙

「你小時候曾經全家一起去旅行嗎?」

「算是有,也算沒有。」當時我們正在捷克查理大橋上,排着隊等待撫摸據說會帶來幸運的雕像。

「這什麼禪語,不懂?」

「去過環島旅行,但是外公沒有去。」

「外公不會難過嗎?只有他沒去?」小女兒沒放過我輕描淡寫的答案。

「他很久沒回家,外婆非常生氣,就說別理他,我們去旅行吧。」

她的發問,開啓了我旅行的潘朵拉盒。

七○年代的環島有多麼奢侈,我不知道,只知道母親包下熟識的計程車,展開缺少了父親,卻無比快樂的旅程。

像是本來就沒有父親的三人和司機叔叔,看起來就是一家人啊。

小五的夏天,我們擁有蔚藍大海的墾丁,一路向東,抵達花東又遠征臺北,探訪尚未搬遷的圓山動物園,還看了陽明山巨大的花鐘……

我爲初次擁有小洋裝和白皮鞋充滿喜悅,弟弟們每張照片都在扮鬼臉,更不會想起在牌桌上抱着別的女人老是不回家的父親,他們只關心可以每天買玩具、吃冰淇淋。

旅行時的母親,化着淡妝穿着飄逸長裙,那是輕聲細語又溫婉的媽媽,而不是帶着我去砸爛爸爸牌桌的她。

或許她當時早就密謀了這是最後的家庭旅行。

後來,我總在孤寂無助時在腦海複習所有細節,墾丁燦爛的陽光、花東漫長的海岸線,母親爲我的小洋裝不斷脫落的繫帶打上漂亮的蝴蝶結。

我想要留住的旅行記憶也存在着尚未家變的環島時刻吧。

環島返家後,不到一年,某天放學回家,發現我和弟弟徹底被遺棄在沒有父母的家。之後的之後,已是說不完的故事。

童年回憶在旅行中被嶄新的回憶覆蓋,彷彿過去的幻想滋養了未來的旅行地圖。

當我們穿越潮水般的人羣,觸摸早已發亮的第八座雕像聖約翰內波穆克,深刻相信好運將會降臨,也暗自許下不久的未來,還能一起去到某個國家、亂吃奇怪食物、胡說文法錯誤的語言,甚至迷路因此吵架也沒關係。

在小女兒高中畢業那年,逐年提撥旅行預算,終於得以闔家遠征奧捷。之後,孩子由家遠走求學就業,四人合體的家庭旅行暫時畫上休止符。最後,經常只有我和J,一次次抵達遙遠他方,看恢宏奇詭景緻,品嚐美味,體驗任何有意思的事物。

有時在旅行中回憶旅行,我總會這麼想,要是全家都在一起,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