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對話|專訪廣東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郝立謙: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打通算力流通“信息大動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劉琛 廣州報道

今年,廣東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其主要載體是產業,核心引擎是創新。

2月18日,廣東在龍年工作日第一天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錨定高質量發展主題,會上頻頻提及“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等重點。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演進,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作爲基礎電信企業,同時也是國家算力樞紐的核心建設者,運營商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擁有網、雲、數等構築數字經濟大動脈的關鍵性資源,並逐漸由“通信管道”逐步向數字化“產業鏈鏈長”轉變,戰略地位持續提升。新背景下,通信運營商該如何賦能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

廣東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郝立謙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助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廣東聯通堅持雲網安一體化建設,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創新,助力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有效賦能製造業企業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轉型。

打造大灣區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南方財經: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對於通信運營商而言,產業和科技應該如何互促雙強?

郝立謙: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助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廣東聯通聚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主責,拓展聯網通信、算網數智業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助力推動科技和產業融合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聚焦核心技術和關鍵應用,加快網絡融合創新產品開發與推廣,提升自主研發應用產品水平,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創新。在賦能產業轉型方面,我們努力把5G等網絡技術與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相結合,助力製造業、新能源、農業、醫療、海洋經濟、低空經濟等產業轉型升級。在安全支撐方面,廣東聯通實施基礎能力提升、重點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基礎網絡強鏈補鏈等八大工程,爲廣東省統籌發展與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接下來,廣東聯通還將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突出信息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着力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南方財經:圍繞廣東省特色產業,廣東聯通如何應用5G、雲計算等信息技術賦能其數字化轉型升級?

郝立謙:廣東聯通堅持雲網安一體化建設,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企業5G專網建設成本高、部署週期長、運營維護難等痛點,我們研發了5G輕量化一體機等產品,提供“輕量級、一體化”的創新方案。我們還打造了智造雲、工業大數據、工業智聯等平臺,構築面向產業的“連接-數據-應用”多元化能力體系,聯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800多家中小企業,有效賦能製造業企業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轉型。

以智慧交通爲例,我們推動5G切片網絡技術在自動駕駛及車路協同領域應用,聯合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產業龍頭企業完成“5G硬切片”自動駕駛、5G超級上行等業務驗證,探索車輛數據轉儲、車輛脫困調度等自動駕駛技術應用。

廣東是海洋大省,爲充分發揮海洋經濟的作用。我們藉助深海物聯網、衛星遙感等創新技術,打造湛江深海網箱大數據系統平臺,將深海網箱養殖現場視頻,養殖環境的鹽度、溶氧度、pH值等傳感器採集的數據進行遠程實時回傳,實現深海網箱智能化養殖。

實現國內首個超算中心T級互聯

南方財經:算力需求多樣性涌現,廣東聯通如何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通過算網一體平臺統籌調度算力需求與供給?算力資源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哪些挑戰?

郝立謙:廣東聯通通過做全算力資源、做強算力網絡、做精算網平臺、做大算力生態,打通算力流通的“信息大動脈”,讓用戶像使用水電一樣便捷地使用算力,讓算力網絡成爲智能社會的堅實底座。目前,實現了國內首個超智算中心T級互聯,並率先推出面向C端用戶的“聯通算卡”,爲用戶提供網絡與算力資源的融合服務。

算力資源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幾個挑戰:首先算力標準不完善、不統一,尤其是算力資源的感知、度量、交易、算力併網等多方面標準缺失;其次算力和網絡一體化融合不足,全國各算力節點利用率極不均衡,大部分算力資源跨節點還是採用互聯網或低速網絡,算力間分散/異構、跨節點調度協同難度大;產業自主可控存在較大壁壘。此外,在商業模式方面,算力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的對接效率比較低,大模型引爆的算力需求進一步暴露供需矛盾,一方面需求方到處在尋找算力,而另一方面供給方手上有空閒算力,供需雙方之間的商業聯繫不通暢、商業模式尚不夠高效。

南方財經:以ChatGPT爲代表的大模型技術進步加快,廣東聯通如何切入大模型?大模型的應用可以爲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可能性?

郝立謙:廣東聯通以中國聯通總部爲依託,通過構建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大規模優質數據集、提升人工智能平臺和產品能力、打造全面賦能的人工智能應用體系、構建高可靠的人工智能安全體系等措施,提供全面的人工智能服務。同時,加快相關技術在網絡智慧運營、數字化轉型、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應用,提升內部運營效率;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醫療、政務等行業場景模型及應用,賦能行業發展。

大模型的應用將在個性化精準服務、智能交互、自動化生產等方面將爲各行各業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如醫療領域的疾病預測、輔助診斷,政務領域的智能坐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工業領域的設備狀態檢測、產品質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