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東湖區人大:助推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以前,每到下雨天小區就積水,給我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70多歲的李奶奶在南昌市東湖區朱家湖住宅小區居住了近20年,見證了這個老舊小區從“衰老”到煥然一新的過程。李奶奶感慨,踩着新鋪設的路面,走路方便了不少。

東湖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積極參與、努力助推基層治理,助力老舊小區在改造中煥顏,提高羣衆獲得感。

聚焦熱點,傾聽民聲選準議題

“老舊小區改造牽涉部門多,工作協調難,比如基礎設施老化這一項就涉及幾個單位。”在區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陳汀皓代表領銜提出的《加強東湖區老舊小區改造,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引發代表們熱議。

“多數老小區不成型,無物業,無專項維修金,後期管護難。”“建議繼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宣傳,形成小區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強化部門主動參與,形成改造合力。”

東湖區人大常委會把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監督列入年度工作要點,並對相關代表建議進行重點督辦,切實推動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更加高質高效。

聚焦重點,走訪調研問計於民

“重點是改造外立牆面,這是我們小區的硬傷。”“要硬化小區內部路面,不然我們這裡下雨就是一片汪洋。”“能不能把車位重新規劃,到處是亂停亂放。”……居民們的期盼,成爲東湖人大的關注重點。

爲進一步摸清老舊小區改造的需求清單,東湖區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組多次到朱家湖小區等改造項目點,實地調研路面破損、停車難、缺乏公共空間等居民反映集中的問題;組織改造承辦單位、提建議代表、居民代表召開座談會,與會人員共同探討提質改造難題的解決辦法,並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建議,推動改造工作有序開展。

聚焦堵點,精準監督靶向施策

2023年,東湖區共改造38個老舊小區,涉及16025戶居民。其中,朱家湖住宅小區被列入東湖區老舊小區改造範圍,環境改造不僅成爲這裡296戶居民羣衆最期盼的民生實事之一,也讓小區變了模樣。居民樓外牆粉刷一新,以往小區外牆立面問題,通過在居民廚房排風扇出風口處安裝油污托盤後,得到了有效改善;樓道內部牆面潔淨,裝上了新的樓道燈;樓道內原來亂如蜘蛛網的通信線路全部進行了改造和優化;居民悠閒地在小區內散步,欣賞景觀綠植。

由於當年的設計不完善,建成20多年來,朱家湖住宅小區逐漸出現地下管道和化糞池堵塞、雨天積水、地面破損、外立面斑駁、圍牆破敗、管線凌亂、違章建築遍佈、“飛線”充電等問題。居民常被排水不暢、道路堵塞、停車難等問題困擾,小區服務保障功能呈現“老齡化”。“我在這裡住了整整十年,以前樓道內電線、網線等各種線路交織混亂,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問題,這次改造不僅優化了這些線路佈局,還點亮了我們漆黑已久的樓道。”居民鄔先生說。

改造內容逐年豐富,改造效果不斷提升。朱家湖住宅小區改造車行道路面並鋪設瀝青5220平方米,現澆透水碎650平方米,改造綠化200平方米,外立面粉刷4000平方米,圍牆改造200米,結合全市水環境治理工程增設雨水管780米,增設污水管655米。“政府爲我們辦了一件好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小區環境美了,居民心情好了,大家在這裡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李奶奶樂呵呵地說。

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爲滿足小區居民“點餐式”改造需求,東湖區人大多方徵集朱家湖住宅小區居民的意見,根據小區實際和居民意願,進行了小區內下水管網雨污分流、房屋外立面、瀝青路面改造,更換樓梯間照明、小區亮化、院內綠化、停車泊位、空中管線,扮“靚”居民活動空間,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指數。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來,東湖區人大持續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列入民生實事監督項目,按計劃逐年對實施改造開展監督。如今,一棟棟老居民樓換“新顏”,不僅讓小區居民享受到新生活,也推動了城市服務功能升級。(張禕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