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民心?美國學者看衰「一帶一路」:資金後繼無力、人民無感

中國一帶一路」計劃恐遇瓶頸。(圖/路透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27日順利落幕,共有37國領袖聚集北京與會。相較於北京對「一帶一路」計劃信心滿滿,有不少專家卻認爲前景堪憂,該計劃對開發中國家投入大筆基礎建設資金,除了遭美國批評「債務外交」以外,專家也認爲,中國將難以維持資金來源對外投資也正在下降,自2013年至今,中國的外匯存底已流失至少1兆美元(約臺幣30兆元)。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亞洲經濟問題與趨勢研究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爲,「一帶一路」的進展正在消退,且2018年中國的國際收支出現700億美元的逆差,這也是中國國有企業與銀行開始停止海外投資的因素之一,加上美中貿易談判還在持續,美國大幅減少購買中國貨品,導致雙方貿易逆差縮減,中國的對外資金因此難以維繫

▲37國領導聚集北京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圖/路透)

隨着中國經濟成長度能趨緩,中國仍盡力資助新興經濟體的基礎建設缺口,但沒有其他經濟大國願意協助填補資金空缺,且由於淡化地緣政治色彩下,多數國家興趣缺缺,導致這項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備受質疑。以波蘭爲例,原本計劃由中方主導興建物流中心,卻被波蘭國防部以國家安全爲由阻擋,專家推測,具體原因包括中方期待員工來自中國,導致當地人難以受惠、貸款條件不佳、以及中國企業難以達到歐洲的招標標準等。

美國華裔學者裴敏欣指,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以來,中國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外匯存底在當年還有4兆美元(約臺幣120兆元),如今已流失至少1兆美元,中國應該重新評估「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Craig Allen)則表示,除了資金問題外,「一帶一路」也會帶來國內的政治緊張,因爲多數中國民衆認爲,自己的納稅錢被用到遙遠的國家,自身卻無法直接從中獲益。

▲「一帶一路」地圖。(圖/翻攝自新華網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中國外交政治教授艾森曼(Joshua Eisenman)認爲「一帶一路」有利有弊,儘管川普政府多次批評這是債務外交,但「一帶一路」仍可視爲一種新型的「國家創業型態前提是,範圍內的國家都必須有同樣的效率與遠見,「只有大家認爲這能讓事情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一帶一路纔有機會成爲雙贏解決方案,以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增長和進步,避免霸權或掠奪,並防止出現債務危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記者會中指出,論壇期間舉行的企業家大會吸引了衆多工商界人士參與,簽署了總額640多億美元項目合作協議,這些成果充分說明共建一帶一路應潮流民心惠民生、利天下,這屆論壇對外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This is where Xi'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ands 6 years later https://t.co/duWulbPrB5 pic.twitter.com/JX0Ia74IJ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