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新型「艦地戰術導彈」 韓媒:可有效摧毀北韓核武

美國部署南韓的「薩德」(THAAD),是一款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的末端防禦系統。(圖/路透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韓國防衛事業廳18日表示,經過7年的努力,突破重重的難關,成功研發出新型艦地戰術導彈。部署這種新型導彈後的南韓,有望提升護衛艦軍事上的威嚇力、應對來自北韓的各種「挑釁」。

據《韓聯社》報導,「艦地戰術導彈」是由一種由海軍艦艇發射攻擊地面固定目標戰略導彈;目前南韓軍方的導彈僅能攻擊敵方艦艇和飛機無法直接攻擊地面上的固定目標,因此這種導彈可以大幅提升南韓護衛艦的戰鬥能力

報導指出,搭載這種導彈的護衛艦有望成爲「殺傷鏈系統」(Kill Chain)的核心武器,可以對北韓核設施跟重要軍事設備進行有效的打擊。「殺傷鏈系統」是指,集探測、識別、決策、打擊於一體的攻擊系統。

▼2017北韓「太陽節」閱兵,展示北極星1號潛射彈道導彈。(圖/路透社)

防衛廳一名負責人表示,護衛艦在搭載「艦地戰術導彈」後,能在海上打擊敵方地面的核心設施。這種導彈預計將於2018年量產,期望2019年時可以部署在海軍的護衛艦上。

南韓軍方官員近日也透露,南韓的「M-SAM」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幾乎完成開發,最快將在下個月進行作戰測試評估。原訂部署時間爲2020年,但近期朝鮮除了試射導彈還對「第六次核試驗」躍躍欲試,各種挑釁也讓南韓決定將時間提早至2018年或2019年。軍方官員強調,「只要朝鮮的核武和導彈威脅與日俱增,相關設施還會提前完成部署,將視情況而定。」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