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父子檔系列報導之三》後浪推前浪 科比是翹楚

NBA父子檔中科比布萊恩(左)是後浪推前浪的翹楚。(美聯社)

NBA史上父子檔中老爸不出名,但兒子卻能在現代的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這股「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剛退役的「小飛俠」布萊恩以及兩屆例行賽MVP得主、金州勇士頭號一哥「萌神」史提芬柯瑞了。

喬布萊恩(Joe Bryant)與科比布萊恩(Kobe Bean Bryant):老喬在1975年第一輪第14順位被勇士看上,但隨即就把他交易至費城76人,1977年協助76人殺進總決賽,可惜最終敗給了拓荒者,結束短暫的8年NBA生涯,前往義大利職業隊待了7年,而後也曾替多支著名歐洲球隊效力,2005年擔任WNBA洛杉磯火花隊總教練球員時代並沒有特別出色的老喬,反倒是妻子生下了在21世紀赫赫有名的「小飛俠」科比布萊恩。

布萊恩20歲時,就膽敢拒絕傑克生要他打替補的要求。(美聯社資料照)

科比有「黑曼巴」與「小飛俠」封號,雖然在1996年的選秀會上沒有獲得很好的排位,但他卻是湖人能在21世紀拿到5座冠軍(2000、2001、2002、2009與2010年)的功勳人物。

科比的20年職業生涯都待在湖人,手中握有5枚冠軍戒、2次NBA總冠軍系列賽MVP、18次入選明星賽、2次例行賽得分王、11次年度第一隊、1997年明星賽灌籃大賽冠軍、2面奧運金牌(2008北京與2012倫敦),也是第一位17歲就進入NBA的球員。

1999年起與「俠客」組成的OK連線幫助湖人創下3連霸壯舉,2004年歐尼爾與球隊翻臉離隊,2006年1月22日與暴龍之戰,單場豪取81分,成爲1962年「大帥」張伯倫單場100分之後,NBA單場得分次佳紀錄,2009年與保羅蓋索聯手奪得第4次總冠軍,2010年成功衛冕。2016年4月14日科比飆進60分,帶領球隊擊敗爵士,爲職業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NBA父子檔中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史提芬柯瑞(右)。(美聯社)

戴爾柯瑞(Dell Curry)與史提芬柯瑞(Stephen Curry):身高只有193公分的戴爾,1986年被爵士在選秀會首輪第15順位挑中,隔年就被交易至騎士,然後轉戰黃蜂、公鹿和暴龍,雖然不是球隊的先發主力,但1987-1997年連續10個球季得分都有雙位數,更在1993年獲得年度最佳第六人殊榮,目前仍是黃蜂隊史得分與三分球紀錄保持人。

史提芬柯瑞是目前全聯盟最佳神射手。(美聯社資料照)

史提芬繼承了父親戴爾的三分球射手血液,2009年首輪第7順位獲得勇士青睞,長相娃娃臉的他,有着「萌神」封號,同時也與隊友克雷湯普生組成「浪花兄弟」檔,除了菜鳥球季與第三球季各有3場沒有先發外,至今打了第8個球季出賽501場,先發495場,總計投進1612顆三分球,2次例行賽MVP,目前保有4項NBA紀錄分別是2015-16球季的402顆三分球,連續4季投進超過250顆三分球,連續157場投進三分球以及8日所創的單場13顆三分球。

小麥鄧裡維(左)的球員生涯打得比名教頭老爸鄧裡維更加出色。(美聯社)

麥克鄧裡維(Mike Dunleavy)與小麥克鄧裡維(Joseph Dunleavy, Jr.):老鄧的球員生涯並不出色,1976年第99順位才被76人選中,主打得分後衛,職業生涯只打過438場比賽,場均8.0分、3.9助攻,退役後先待在公鹿擔任助理教練,1990年接掌湖人兵符,成爲實戰派教練,1991年帶領紫金部隊殺進總決賽,可惜1比4不敵公牛,1999年在拓荒者時期獲選年度最佳總計教練殊榮。

小鄧裡維與老鄧都是主打得分後衛,2001年幫助杜克大學奪得NCAA冠軍,K教練稱讚他是繼葛蘭特希爾之後最全能的球員;2002年以探花身分加盟勇士,2007-08球季效力溜馬,82場比賽全勤都先發,場均19.1分、4.5籃板、5.2助攻,寫下個人生涯最佳,2016年夏天與騎士簽下中產薪資合約,盼能一圓冠軍夢。

史坦洛夫(Stan Love)與凱文洛夫(Kevin Love):史坦大學就讀奧勒岡大學,1971年第一輪第9順位被子彈隊選中,短暫的4年NBA生涯就打過子彈、湖人與馬刺,場均6.6分、3.9籃板,表現雖遠不及兒子凱文,但至少待過湖人這支豪門球隊,也足以讓他自豪了。

「愛神」凱文洛夫(左)表現比父親史坦洛夫來得出色。(美聯社資料照)

出身於UCLA名校的凱文,2008年首輪第5順位被灰熊挑中,但隨即被交易至灰狼,憑藉着208公分與118公斤的靈活身手,成爲繼賈奈特之後的新生代狼王,2014年騎士動用班尼特與威金斯兩位選秀狀元換來了洛夫,2016年與詹姆斯、厄文聯手以4比3擊敗尋求衛冕的勇士,幫助騎士奪得隊史首座總冠軍。

米契爾威金斯(Mitchell Wiggins)與安德魯威金斯(Andrew Wiggins):米契爾是道地的籃球浪人,雖在1983年首輪第23順位被溜馬挑走,但立即被交易至公牛,安穩待過4個球季之後就展開了浪人之旅,直到2003年爲止先後打過17支球隊,足跡遍及歐洲,甚至在1994年在菲律賓PBA的生力啤酒隊討過生活。

安德魯在2014年選秀會上以狀元郎身分加入騎士,但當時騎士爲了延攬凱文洛夫,不惜送出班尼克與安德魯兩位狀元,導致安德魯差點步上老爸後塵,幸好他夠爭氣,不但成功接下洛夫的棒子,成爲灰狼最新一代的狼王,2015獲選年度最佳新秀殊榮,2016年11月14日與湖人之戰攻下生涯新高47分,未來前景一片看好。

提託荷福德(Tito Horford)與艾爾荷福德(Al Horford):提託是多明尼加第一位站上NBA舞臺的球員,但身高216公分的他卻只能坐在板凳深處,3年職業生涯僅出賽63場,平均上場6分鐘,場均1.5分,屬於跑龍套型的球員。

相較之下,艾爾就比老爸傑出許多了,2006年與2007年帶領佛羅里達大學贏得NCAA冠軍,2007年以探花身分加盟老鷹,2008年即幫助球隊闖進睽違10多年之久的季後賽,菜鳥艾爾被球隊視爲頭號功臣,至今打了581場球賽,只有4場沒有先發,今年夏天與塞爾提克完成簽約,離開養育他茁壯的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