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改造城市危舊平房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2日 第 14 版)

本報包頭1月11日電 (記者吳勇)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夾心房”是在城市建設歷史過程中,未能與周邊同步改造遺留的棚戶平房,缺乏生活設施,居住條件較差。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包頭市通過深入調研,瞭解到居民希望搬出“夾心房”、住進新樓房的迫切願望,隨即開展整改。

包頭市提出,用11個半月時間,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整體拆遷後遺留的危舊平房住宅進行改造,經過摸排,共涉及項目33個、553戶,改造面積約3.55萬平方米。去年11月1日該項工作正式啓動,僅用了34天,就完成了搬遷和房屋拆除,全部居民搬進由政府補貼租金的過渡樓房。

“拆遷提前了一個月完成,難度比預想小得多,受歡迎程度比預想大得多,說明這項工作深得人心。”包頭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新建房屋全部由市屬國企承建,不求盈利,不搞工程外包。在居民的全力擁護下,我們有信心於今年3月15日前啓動安置房建設,10月15日供暖前完成安置房建設和回遷工作。真正將‘夾心房’變成‘民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