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綠”意濃 厚植高質量發展清潔底色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進程加快,從遍佈全國的風電場、水電站,到光伏技術的廣泛應用,再到氫能、儲能等前沿技術的加速突破,能源轉型正在成爲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引擎。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1億千瓦,同比增長44.4%;風電裝機容量約4.0億千瓦,同比增長14.8%。
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在四川阿壩,隨着阿壩縣查理110萬千瓦“光伏+N”項目一期工程順利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不僅爲當前電力供應增添了新力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還促進了高原地區光伏發電項目的發展。在浙江,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在風/光/氫燃料電池直流互聯與穩定控制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氫電轉換效率躍居全球領先地位,彰顯了中國在氫能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上的強勁實力。在新疆,華電昌吉木壘105萬千瓦風光基地項目的全容量併網,預示着每年將新增超過26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供應,減排效益顯著,爲區域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中國的能源轉型與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是協同推進的。”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到676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的成品油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了303克標準煤/千瓦時,先進煤電機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水平與天然氣發電機組限值相當。中國能源轉型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和美麗中國建設。
近日發佈的《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到,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鞏固延伸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推進能源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能源含“新”量。
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項目向“新”而行,不斷突破關鍵技術,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高質量發展。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晶硅—鈣鈦礦疊層光伏電池創下了光電轉化效率新的世界紀錄,光伏材質的創新也推動了光伏產品性能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國家電投山東核電的“暖核一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投運,海陽因此成爲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全國首個基於5G通信的智能分佈式饋線自動化應用落戶河北張家口地區配電網,能源能源5G應用發展提速。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厚良表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關鍵是要圍繞能源有效開發、能源清潔化、能源利用三大領域,加大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等攻關力度,推廣示範應用,推進成果轉化,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業內專家建議,未來應繼續構建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能源開發利用新體系,推動清潔能源生產供給向區域平衡與跨區優化配置相結合的方向轉變,形成優先滿足新增用能需求的清潔低碳能源供給格局,並逐步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實習生李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