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下班不是真的下班 「錯失恐懼症」累垮臺灣員工
圖文/NOW健康
雙十節當天同時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心理衛生聯盟(WFMH)將今年的主題訂爲「職場心理健康」。《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報告指出,87%臺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造成員工敬業度降低、缺勤嚴重和流動率提升,進⽽導致⽣產⼒下降。期刊《SAGE Open》今年7月所刊出的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過載資訊,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感覺累垮的主要原因。
▲《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報告指出,87%臺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圖/擷取自《2023Asia Mental Health index》)
▲《SAGE Open》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過載資訊,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圖/擷取自《SAGE Open》)
員工下班真的下班了嗎? 錯失恐懼讓工作形影不離
該研究由諾丁漢大學心理學院和醫學院的研究者進行,透過線上研究平臺Prolific招募參與者,共有140位參加,全居住在英國,至少每天使用一次技術工具工作,透過問卷瞭解他們在數位化工作場所中受到其「陰暗面」的影響,這些影響被定義爲:壓力、過載、焦慮和錯失恐懼症,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被定義爲對錯過重要、更新的資訊,以及建立關係和互動機會的焦慮感。
該研究結果顯示,擔心錯過資訊和資訊過載的員工更有可能受苦於壓力和虛擬問責。研究也顯示感到資訊上超過負荷以及害怕錯過資訊,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特別顯著。
職場溝通數位化 員工可能產生資訊焦慮
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明,人類的資訊來源從最早的讀書到網際網路,至今5G網速讓資訊傳遞已遠超乎以往「知識爆炸」的描述;人際溝通交流,也從早期的書信到email、簡訊、line通訊軟體;從市內電話、手機到視訊通訊。其速度與即時性幾乎已達需「立即溝通回覆討論」。
資訊過載可能致使我們產生「資訊焦慮」和「資訊疲勞症候羣」。在講求效率,重視「資訊管理」及「數位工作」的職場,更可能發生因資訊超載和擔心錯過訊息的恐懼與焦慮。該研究提醒我們,此種焦慮會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崩潰,影響生產力與離職率。建議組織機構及單位主管,應關注內部資訊的管理以及數位平臺的設計,避免過度的資訊負荷。同時幫助員工減輕壓力,教導如何因應焦慮與恐懼,加強個人心理素質,增加團體成員間的互動與支持,及提供專業諮商服務。
資訊焦慮影響健康? 建議採2步驟處理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在數位化工作環境中,員工可從身體狀況與工作效能是否明顯改變來覺察,像是常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甚至睡不着,這些現象代表有過多的壓力與負荷,有時可能不只是工作,而是家裡的事情,像孩子生病或父母親需要陪伴就醫…等加總因素導致。
可用條列式檢視自己的工作與身心狀況,是不是工作效能下降或一直覺得吃不消、悶悶不樂,之前很感興趣的現在什麼都不想做,甚至經常感冒、身體出現泡疹等現象,都是健康的警訊。
若開始影響身心健康,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積極應對:
1.與主管討論:檢視自己是否常在下班時間查看信件或社羣、必須頻繁的進行工作互動,像是接收主管的指令、蒐集資料及完成,可和主管說明自己的焦慮感,討論調整工作模式。
2.建立規律感:工作難免用到額外時間,可限定查看社羣、信箱的次數和間隔,不用「隨時」,例如一或兩小時看一次,看完不須立刻處理,一段時間後能讓自己比較放鬆。
葉雅馨提醒,僱主要能接受員工的已讀不回,並和員工保持充分溝通與適度關心,例如下班後不傳工作訊息,緊急且有時效性的工作可先跟員工討論,確認建立一致的工作互動管道與文化,有助於降低員工怕錯過訊息的焦慮感,其次應積極注意員工的請假狀況和工作表現變化,例如病假變多,原很快完成的工作卻延遲或交不出來,透過觀察適時給予幫助,避免員工在數位化工作中累垮。
更多NOW健康報導▸名嘴張友驊跌倒搶救!這些人最容易跌倒 老人尤其小心▸講座報名/耳鼻喉權威開講 解密重聽耳鳴眩暈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