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有魚:他的“手卷”在超過540米的展線依次展開
摘要:“倪有魚:手卷”開幕
寶龍美術館,“倪有魚:手卷”正式拉開帷幕。展出的三百餘件作品,涉及藝術家十餘年來在繪畫、裝置、雕塑、攝影、拼貼等多重媒介的全面探索。
這是寶龍美術館首次將1號圓形展廳用於呈現單個藝術家的作品,也是開館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藝術家個人展。
展覽現場
倪有魚,1984年出生,常居上海。從 2005年起,倪有魚在上海開始當代藝術展覽的策劃和藝術個案的批評寫作。
移動觀看,散點透視,是古代手卷畫的一種重要特質。此次展出的三百餘件作品,按照關鍵詞,以一種線性的排列方式,在超過540米的展線內依次延展。
展覽所涵蓋的關鍵詞包括:門、工作室、刻度、帷幔、博物館、博覽會、園冶、遺蹟、穹頂、叢林、標本、宇宙等。走進展覽現場,如同打開藝術家個人世界的百科全書。
展覽現場
觀衆將被引導從1號廳開始,如同觀看一幅徐徐展開的巨型的山水長卷,移步換景,螺旋上升至1號廳的最高點,隨即轉入3號廳。展覽中近半數作品是第一次在國內發表,並涵蓋藝術家近年的重要新作。
“這種空間的觀看形式,就是螺旋的移動觀,恰恰符合了中國畫首卷逐層逐漸、散點透視、循序漸進的觀看方法。”倪有魚說。
十餘年來,倪有魚以一種超出常人狀態的熱情投入日常的創作,逐漸積累出了龐大而複雜的作品系列,這些系列之間縱橫交錯,互文關聯,逐漸由點至線,由線至面,緩慢編織出一種網絡的系統。
活動現場
展覽開幕當天,舉行了展覽論壇。由批評家朱朱、寫作者夏寒以及倪有魚擔任嘉賓,圍繞展覽主題展開深度論述與交流。倪有魚分享了他創作背後的故事、創作的初衷以及將藝術融入生活的日常。
有趣的是,觀衆進入展覽現場,第一件看到的東西是一個“木偶”。倪有魚說:“1990年代,我要買變形金剛,我爸不給我買,因爲要他一個月的工資。我就盯着他花了兩天時間,像監工一樣看着他做了一個木頭機器人給我。然後我在上面,用蠟筆畫了變形金剛的臉。有些殘留的顏料,現在還能看到。我希望展覽的開頭是一個輕鬆的印象,讓大家不要在一個很嚴肅的藝術品中開始。”
他曾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湊齊了365天不同生產日期的物資產品。每一個標識拍了照,生產日期都被放大在照片裡面,按照日曆的形式排列出來,在展覽上展示。“每個人都能在牆上尋找到和自己有關的時間意義。”倪有魚說。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