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裡的中國經濟丨試劑放量新產業去年業績亮眼 2024 年收入預計增長25.56%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在 IVD(體外診斷) 產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新產業是爲數不多實現逆勢增長的公司。

2023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30億元,同比增長28.97%;歸母淨利潤16.54 億元,同比增長 24.53%;扣非歸母淨利潤 15.47 億元,同比增長 24.72%。

當期,得益於高毛利大型儀器銷售佔比以及海外試劑收入佔比雙提升,新產業 2023 年綜合毛利率提升了 2.65 個百分點至 73.15%。

4 月 12 日,新產業線上業績說明會如期舉行。會上,新產業的海外業務發展受到了投資者廣泛關注。

去年,新產業海外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3.19 億元,同比增長36.16%,表現非常強勁。

據新產業董事長、總經理饒微介紹,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售至152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出口到國外的試劑價格不受國內集採政策的影響。

國內、國外同步發展

分業務來看,公司2023年實現試劑收入28.58億元,同比增長31%,收入佔比達72.74%;儀器收入爲10.61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儀器得益於X系列及中大型發光儀器銷量佔比增加,毛利率提升6.6個百分點。

在行業人士看來,試劑佔比提升,疊加儀器結構調整,是推動公司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增長的關鍵。

分區域來看,2023 年,新產業國內市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6.01 億元,同比增長25.53%。

受2023年下半年招投標工作放緩影響,國內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器裝機1465 臺,略有下滑(2022年裝機1510臺),其中,大型機裝機佔比爲63.34%,與2022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大型發光儀器及流水線相關產品銷量的增加帶動國內儀器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明顯高於國內主營業務收入水平(25.53%)。

在海外市場上,公司加大重點國家的本地化建設,提升區域服務能力,2023年海外市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 36.16%,其中儀器收入增長16.91%。

整體來看,2023 年新產業共計海外銷售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器 3564 臺,較2022年裝機的4537臺也有所下滑,但其中中大型發光儀器銷量佔比提升至 56.73%,較上年同期增長 20.19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醫藥團隊認爲,公司早年依託性價比優勢快速佈局的化學發光分析儀已逐步到達收穫期,有望持續拉動公司試劑快速增長。特別是近兩年來,公司海外高端機佔比持續提升,海外重點市場本土化運營持續推進,有望推動海外收入進入到加速發展階段,海外盈利能力也有望隨着試劑業務佔比的不斷增加而得到持續提升。

審慎考慮資本運作

展望 2024 年,新產業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張蕾表示,根據公司 2023年度經營情況以及對2024 年度市場情況的預計,2024年度公司經營目標爲營業收入49.34億元,增長率25.56%。

“近年來公司經營穩定,主營業務保持較好增長態勢,預計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將保持穩定,公司持續增加研發費用的投入,同時加強對各項費用支出的管控,提高運營效率。”張蕾說道。

針對海外業務,新產業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丁晨柳表示,“在市場策略上,公司將海外市場逐步細分,實施區域化管理模式,每個區域採用獨立的營銷、售後、市場及商務四位一體模式,強化產品銷售與售後人員的聯動,提升區域產品服務質量與能力。”

但其表示,公司目前暫無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的計劃,已設海外子公司主要業務爲貿易和服務性質。

此外,饒微還指出,公司核心戰略仍在於聚焦做強體外診斷主營業務,審慎考慮資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