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向晚,秋意深濃,五首楓葉古詩,陪你靜賞絢爛秋色

霜染楓葉丹,人間醉清秋。

素手繡光陰,執筆訴流年。

拾一片楓葉,蘸一滴秋露,在時光的脈絡裡,寫下季節的癡纏。

“楓葉醉紅秋色裡,兩三行雁夕陽中”,五首楓葉古詩,陪你靜賞絢爛秋色。

01

日落溪水寒,林疏秋色老。

柴門閉白雲,滿樹丹楓老。

——徐熥《題畫·其一》

日暮時分,夕陽緩緩沉入地平線,晚風漸起,溪水泛起絲絲寒意,彷彿被時光冷卻了溫度。

那曾經歡快流淌的溪水,此刻在深秋落日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沉靜。

樹林裡,木葉稀疏,夕陽的餘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斑駁的陰影。

秋色的深沉,滄桑,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林子邊上,有一座簡陋的茅屋。

緊閉的柴門,彷彿隔絕了季節的寒冷,塵世的紛擾。

空中飄浮的白雲,爲這幽靜的居所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超脫。

楓葉已老,紅得深沉,紅得凝重。

像是用生命燃燒出最後的美麗,將原本蕭索的秋色洇染成最絢麗的畫卷。

徐熥是明朝著名藏書家,擅寫七絕。

在這首《題畫·其一》,詩人選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的景物,寒冷的溪水,蕭疏的林木,火紅的楓葉,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

短短20字,極富意境美,情韻嫋嫋,令人心醉神迷。

02

半窗殘照一簾風,小小池亭竹徑通。

楓葉醉紅秋色裡,兩三行雁夕陽中。

——朱淑真《對景漫成》

一縷涼風,拂過亭子,掠過竹林,悄無聲息地穿梭於簾幕之間,帶來幾許清涼。

臨近黃昏,夕陽的餘暉,灑落在半掩的窗櫺上。

淡淡的,暖暖的,驅散了深秋的寒冷。

透過窗戶,可以看到一片楓林。

經過秋霜的點染,一片片楓葉,宛如醉酒之人,臉頰緋紅,豔麗迷人。

擡頭望去,只見幾隻大雁,排成人形,劃過天空。

即將消逝的夕陽,拉長了它們的身影。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詞人,與李清照齊名。

她的詞作多抒發深閨怨情,悽苦惆悵。

相較而言,她的詩歌風格就比較清新明快,就像這首《對景漫成》。

並無厚重的思想內容,只是以漫不經心的筆調描摹了一幅秋日夕照圖,意境唯美,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03

一帶清溪淺洋沙,鬆橋橫渡野人家。

平林盡日霜風勁,楓葉翻丹似落花。

——劉學箕《溪橋晚步》

松林裡,一條清淺的溪流,淙淙流過沙石;

溪流上,一座古樸的小橋橫跨兩岸。

小橋邊上,坐落着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寧靜和諧。

而橋的另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樹林。

秋日裡,霜風強勁,席捲樹林,草木零落,萬物蕭條。

在這霜風吹拂中,楓葉卻以一種不屈的姿態,綻放出最後的絢爛。

那一片片翻紅的葉子,宛如燃燒的火焰,點燃了深秋的激情。

劉學箕是南宋人,生卒年不詳,只知他大概生活於宋光宗年間,

雖滿腹才華,卻終身未仕,早年遊歷山川,及至晚年,隱居南山。

這首《溪橋晚步》大概便是他晚年的作品,以欣賞的筆調描寫了秋日溪橋的風景,表達了迴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閒情雅趣。

04

渺渺太湖秋水闊,扁舟搖動碧琉璃。

鬆陵不隔東南望,楓落寒塘露酒旗。

——徐禎卿《題扇》

太湖寬廣,浩瀚無際,清澈的水面,宛如碧綠的琉璃;

泛舟湖上,波光搖曳,悠然自在。

寒塘邊,清霜染紅了楓葉,落木蕭蕭,片片零落。

透過稀疏的林子,隱約可以看到一面酒旗,迎風招展,似乎在召喚着漂泊的遊子。

徐禎卿是明朝人,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其實他是和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齊名的才子。

只是在電視劇中,他被周文賓給替代了。

四大才子中,唐、祝、文三人,精通書畫,多才多藝,唯有徐禎卿以詩歌聞名,被譽爲“吳中詩冠”。

這首《題扇》便是他的代表作,寫得很有層次感,遠近相映,動靜結合。

若不看標題,我們大概會以爲那秋水浩渺,楓落寒塘的畫面是詩人親眼所見,可見筆力不凡。

05

紙窗棐(fěi)幾竹間房,一樹丹楓倚夕陽。

啜(chuò)盡茶甌猶不去,野人偏自戀秋光。

——王寵《古泉新齋對丹楓作》

那是一個遠離紅塵,隔絕喧囂的山林。

松竹環繞間,佇立着一座小屋。

紙糊的窗戶透着柔和的光線,木製的桌子簡潔而古樸。

遠處有一片楓林,夕陽的餘暉灑在丹楓上,將整片山林都渲染成熱烈的紅色。

詩人端着茶杯,站在楓林中,沐浴着夕陽的餘暉,盡情地享受着這深秋的最後一抹絢爛。

王寵也是明代人,與唐伯虎是親家。

根據歷史記載,他博學多才,在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方面皆有成就。

其詩多寫山水自然,清新雋永,風骨疏朗。

在這首《古泉新齋對丹楓作》,詩人的閒情與爛漫的秋光,渾然交融,創造了一個物我相生的意境氛圍,引人嚮往。

圖片作者:畫影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