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盤點|發電行業逾七成業績預喜,上市公司加大發電業務佈局

7月以來,多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4日收盤,42家已披露業績預告的發電企業中,超過七成企業業績預喜。

上述發電企業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包括:燃煤等燃料採購成本同比下降;公司上半年水電廠來水情況持續改善,水電發電量增加帶動盈利增長;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體量不斷增大,清潔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等等。

近來,多家上市公司加大發電業務佈局,大筆收購能源資產,或成立合資公司經營相關發電業務,以此平衡公司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及調峰火電的佈局,形成“風光水火”並濟的電源結構。

七成公司業績飄紅

從預告淨利潤下限來看,國電電力(600795.SH)、大唐發電(601991.SH)、中國電力(02380.HK)以超過27億元的最低預增淨利潤居於前三位。五大發電集團中另兩家公司華電國際(600027.SH)和華能國際(6000011.SH)尚未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

從預增幅度來看,14家公司預計上半年最低盈利增幅超過100%,其中,三峽水利(600116.SH)、華電能源(600726.SH)、黔源電力(002039.SZ)分別以約565%、433%、270%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下限居於前三。

綜合上述公司業績預告,煤價下行、來水頗豐、新能源發電出力增加等,是其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6.8億元至28.7億元,同比增長約45%至55%。”中國電力介紹,其上半年業績預增主要是由於公司水電廠所在流域雨量頗豐,水力發電量顯著增加,以及新收購的清潔能源發電項目公司業績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被納入公司合併賬目中,大幅提升了公司的清潔能源發電利潤。此外,受益於期內煤炭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公司火電板塊燃料成本降低。

火電企業利潤與煤價高度相關。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2022年煤價高位運行背景下,多家火電企業業績虧損,例如,華能集團彼時接連虧損102.6億元和73.9億元。

上半年,供需關係改變帶動燃料成本下行,據卓創資訊數據,山東地區5000大卡動力煤上半年均價爲803.22元/噸,同比下跌13.9%。具體到供應側,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煤炭產量達到歷史同期次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18.6億噸,其中5月份產量基本達到歷史最高,煤炭生產維持相對高位;煤炭進口延續快速增長態勢,1-5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05億噸,同比增長12.6%,進口量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在需求側,由於上半年鋼鐵、建材等行業運行欠佳,加之水電和新能源出力擠壓,國內1-5月商品煤消費同比略有增長,但增幅回落。中信建投分析師高興指出,考慮到目前動力煤供應較爲充足且電廠煤炭庫存水平較高,預計港口煤炭庫存去化承壓,動力煤價格反彈空間相對有限。

除了煤價回落,上述發電企業還重點提及了水電來水情況改善、新能源業務增長帶來的積極影響。三峽水利表示,2023年同期公司水電站流域來水量嚴重偏枯,而本期來水較好,因此公司上半年完成自發水電上網電量約12.56億千瓦時,同比增約48.64%,增利約1.4億元,約佔公司歸母淨利潤的四至五成。

新能源上網電量增加在降低企業購電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相關業務收入。郴電國際(600969.SH)介紹,上半年,公司供區內新增接入新能源23.15萬千瓦,較上年同期增加上網電量約1.15億千瓦時,綜合購電成本較上年同期降低。另據廣西能源(600310.SH)介紹,其子公司廣西廣投海上風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上半年部分機組實現併網發電,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約700萬元。

大手筆增持發電資產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來,多家發電企業通過收購或成立合資公司等形式,優化企業發電業務的電源結構佈局。

例如,主營火電的長源電力(000966.SZ)在7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鬆滋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新能源項目投資開發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湖北省鬆滋市域內合作開發建設總裝機規模不少於150萬千瓦(其中風電不少於65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0億元。公司表示,此次合作有利於其在鬆滋市域內加快開發建設新能源項目,進一步增加公司新能源裝機比重,優化電源結構。

而不久前的7月13日,長源電力剛剛發佈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擬募資不超過30億元(含本數),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幾乎全部用於總規模約2.35GW的10個光伏電站項目。

近年來,長源電力大力加碼新能源轉型。公司在今年5月舉辦的調研活動上公開表示,由於電力市場的變化,公司目前對煤電項目持審慎發展態度,除在建的漢川四期2×100萬千瓦煤電項目外,原則上“十四五”期間不再發展煤電項目,並將以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發展,未來將更多投入到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至‘十四五’期末,公司新能源總裝機將超過400萬千瓦。”

當前,我國以新能源供給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上半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53億千瓦,其中,新增併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28億千瓦,佔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84%。

但從發電量來看,非化石能源當前的利用率並不高。《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全國發電量9.3萬億千瓦時,其中,發電裝機容量佔比達53.9%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僅佔全國總髮電量的36.4%,而發電裝機容量佔比39.9%的煤電裝機發電量則佔比高達58%,仍是全國第一大發電量貢獻主體。

一位電力行業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能源發電具有多種優勢,但其出力也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難以獨立保障可靠電力供給,需要依賴煤電等支撐性電源提供容量保障。”

另外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國內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的背景下,隨着新能源加速入市,發電側電價波動性加劇,導致新能源收益承壓。晉控電力(000767.SZ)近日就在業績預告中指出,由於電力供需形勢寬鬆,現貨市場競爭充分,山西省內電力市場價格整體同比下行,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3.7億元至4億元。

“未來三年,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統籌優化佈局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煤電等電源。”在7月16日舉辦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發佈會上,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電力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強提出瞭如是規劃。

近日,多家新能源發電企業亦向起調峰作用的火電業務擴張。甘肅能源(000791.SZ)6月中旬公告,公司收購甘肅電投常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常樂公司”)66%股權並配套募資不超過19億元暨關聯交易方案獲批通過。交易完成後,甘肅能源將新增火力發電業務,有效平衡公司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及調峰火電的佈局,優化電源結構。

“伴隨電力市場建設加快,火電通過‘電量電價(傳導燃料成本)+容量電價(回收固定成本)+輔助服務(獲取調節收益)’將獲得穩定合理化收益,板塊估值有望提升。”一位電力行業機構分析師還補充道,國內新能源已在底部區域,隨着電力體制改革聚焦新能源,加速綠電、綠證交易推進以及消納問題的解決,國內綠電板塊底部空間亦將迎來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