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損勘災有時差 雲縣府籲採用現地照相App申報

古坑鄉幅員遼闊,每次災損高達4000筆,且許多位於深山,勘災更不易。(民衆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30日)呼籲農委會修訂辦法,開放使用「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申報災損,縮短勘查時間,使農民提早復耕,縣議員李明哲、廖偉晴、王鈺齊、吳蕙蘭、遊淑雲、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古坑鄉長林慧如今天均出席記者會爲農民發聲。(周麗蘭攝)

農民申報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時常遭遇勘查時差,農委會去年委託農業工程研究中心開發農損現地照相App已經上線,卻僅能作爲災損「佐證」而非判定「依據」,雲林縣長張麗善今(30日)呼籲農委會修訂辦法,開放使用App申報災損,縮短勘查時間,使農民提早復耕。

張麗善指出,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要點規定「得以科技工具輔助勘查」,農委會、農工中心都極力推廣的「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就是利器,農民在天災第一時間就可對受損的田區拍照上傳。

張麗善說,農委會並未開放「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作爲災損判斷依據,以至農民仍須等待公所人員排定時間勘查,曠日廢時,延遲復耕,例如古坑鄉幅員遼闊,每次災損高達4000筆,且許多位於深山,勘災更不易,無法及時存證以致判定不合格造成民怨。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資訊組副研究員詹皇祥指出,使用這個App拍照可以精準顯示拍照的時間、地點、拍攝者所站的地段及地號、往哪個方向拍等資訊,免去以前農民自行拍照無法徵信的問題,且操作很簡便。

此外,張麗善也呼籲農委會對於氣候變遷造成延遲性災害問題,考量農產特性,延長災害的認定期,不侷限10日內申報逾期不受理,氣候變遷衝擊下很多農作物受損期很長。

關於審計部要求追回非農田面積的農損救助,農委會昨(29日)修法「農損救助免扣除農業生產直接相關設施」作爲因應,張麗善表示肯定與感謝,她也建請農委會溯及既往自2017年,讓農民安心耕作。

張麗善強調,雲林縣被列管1萬1399件,目前已清查6000多件,只有485件有問題,多數是因爲設置農路、埤塘、水溝。

縣議員李明哲、廖偉晴、王鈺齊、吳蕙蘭、遊淑雲、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古坑鄉長林慧如今天均出席記者會爲農民發聲。

李明哲表示,早年農民無償提供土地作爲開闢渠道、農路,對他們而言已是損失,政府並未補貼,老一輩常說「土地比副本少」,審計部不瞭解農業發展過程而有此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