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蔥延遲性災損爛根 雲縣府勘災爭取天災救助

雲林縣青蔥延遲性災損黃化、爛根,縣政府勘災爭取天災救助。(張朝欣攝)

雲林縣青蔥延遲性災損黃化、爛根,縣政府勘災爭取天災救助。(張朝欣攝)

雲林縣青蔥因上個月連日降雨,造成延遲性災損,陸續出現下位葉黃化、爛根情況,21日雲林副縣長謝淑亞偕臺南農改場人員前往元長鄉勘災,只見田間青蔥一片枯黃,初步認定受損情況已超成2成,達到天災救助標準,將報請農委會審覈,儘速公告救助。

雲林縣青蔥種植面積約347公頃,主要分佈在元長、土庫、褒忠、麥寮等鄉鎮,5月連續霪雨,造成青蔥下位葉黃化腐敗、爛根,經農民向縣府反映,謝淑亞21日率縣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會同臺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陳俊仁等人,前往元長鄉青蔥田勘災。

謝淑亞表示,之前到山區勘查果樹災損,樹上多少還有些殘留果實,但青蔥田一眼望去,幾乎每株都受到水傷,外表枯黃軟趴,拔起來檢查,根部腐爛情況嚴重,可說是全軍覆沒,農民損失慘重,一定要請農政單位儘速救助,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至於有部分受損青蔥田已先耕除,恐難以申請救助,謝淑亞強調,有些農民見青蔥腐爛,決定放棄採收,爲儘早重新耕種,只好動手耕除,但忘了拍照存證,因此面臨申請天災救助舉證困難問題,將請各公所協助舉證,從寬、從速幫助農民減少損失。

陳俊仁說,青蔥受損原因應是之前連日下雨,下位葉泡水黃化,嚴重的話會整株死掉,以現場這區青蔥田來看,受損情況明顯超過2成,雖說持續照顧可救回部分青蔥,但時間會拉長,有些農民認爲划不來,乾脆整區耕除,改種其他農作。

農民無奈指出,青蔥收成約要3個月,5月大雨後有部分發黃、爛根,後來愈來愈嚴重,最後幾乎整區都「壞了了」,損失慘重,希望相關單位能伸出援手,不要讓他們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