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理】高考地理常考的主要農作物和水果分佈,高考中的12種地膜,趕緊收藏!

最專業的

地理科普平臺

最實時的地理熱門話題

一、主要農作物的分佈和區位

世界上幾種主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經濟作物也稱“工業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藝作物”,指主要供作工業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爲: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澱粉作物、嗜好作物、飲料作物、橡膠作物、染料作物、藥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佈

二、農作物生長季節

油菜秋季種植,主要生長季節在冬季,春季收穫。

棉花則是早春播種種植,秋季收穫。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種夏季收穫的。

水稻在南方有單季,是初夏種植,秋季收穫;雙季則是春末種植夏季收穫早稻,晚稻是夏季種植秋季收穫。

由於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經過冬季,所以受雪災的影響比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類蔬菜;

黃瓜、苦瓜、絲瓜等瓜果類蔬菜及豆類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穫時間是夏季;

白菜、蔥、蒜等是長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種植,春天收穫。

任何反季節蔬菜的種植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後。

細分:

油菜:北方小油菜原產我國西部,分佈於我國的西北、華北、內蒙古及長江流域各省(區)世界各地也廣泛分佈。

北方

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

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階段發育比較明顯,冬性型油菜,春化階段要求0—10℃,需經過15—30天;春性型介於春、冬型之間,對溫度要求不甚明顯。油菜爲長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時數爲 12—14小時,能滿足日照要求,開花結實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開花結實。反之,則延緩發育。

棉花:溫度是決定播期的重要依據。一般在5釐米地溫5天穩定通過14℃時,就是棉花的播種時期。根據我國的氣候條件,棉花適宜播種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

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種,中稻5—6月播種,晚稻7月播種,收穫期分別爲:7—8月,9-10月,11月;

2、玉米:播種期2—4月、7-9月,收穫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種,收穫期12-4月,11-12月播種,3—5月收穫,3-4月播種,6-8月收穫,5—6月播種,8—9月收穫。

4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長江中下游是指從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農作物爲水稻.其次是小麥、玉米、紅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穀豐登,哪五穀?粟、豆 、麻、麥、稻

三、影響農業災情重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的影響

(1)氣象因素:我國大部地區屬亞洲季風區,降水量受海陸分佈、地形、季風和颱風等因素影響,地區分佈差異很大,年內季節分配不均衡,年際之間變化也很大,這也是易形成水災、易造成旱災的原因之一。降水量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若依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線,沿大興安嶺西麓南下,經太行山麓向西南延伸至青海、西藏的那曲、日喀則等地劃—線,此線以北和以西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少雨地帶約佔國土面積的45%,氣候乾燥屬乾旱、半乾旱地區。此線以南和以東,雖然年平均降水總量不少,但受夏季風的影響,雨量集中。東南各省的多雨季節在不同地區分別爲3—6月或4—7月,佔年降水量的50——60%,華北、東北、西北、西南廣大地區6—9月爲雨季,4個月的總雨量佔年降水量的70—80%,其他季節因雨少易於發生乾旱。即使在雨季,在農作物生長季節某—時段的少雨乾旱,對農業生產影響也很大。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刻的乾旱,俗稱“卡脖旱”,即使歷時不長,也能造成農作物大範圍減產,甚至絕收。

再有,每年6——7月間我國江淮流域常有一段連續陰雨時期,降水量較大,降水次數頻繁,稱爲梅雨,它是大範圍的降水過程。由於歷年季風的強弱、進退的遲早和持續時間不同,影響江淮流域的“梅雨期”和“梅雨量”,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或出現“空梅”則形成乾旱。

夏秋季的颱風登陸位置、強度以及深入內地情況等,對乾旱影響也很大,及時的颱風雨能解除江南的伏旱,颱風雨過少,會使旱情加重。

我國降水量年際之間差別出很大,豐水年降水量與少水年降水量比,一般南方可相差l.5—3倍,北方相差3—6倍,少雨年份易發生旱災,有時連年的少雨,會造成連年;乾旱。

(2)水上資源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乾旱缺水的原因,特別是北方土地多,水資源少以每畝耕地平均攤水資源量計,全國平均1800多立方米/畝,但黃河、淮河流域只有300多立方米/畝,遼河、海灤河流域更少,分別爲200立方米/畝左右,不能滿足農田用水的需要。 由於上述氣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決定了我國不同地區乾旱特點:秦嶺、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稱“十年九春旱”此時正是冬麥生長和早秋作物播種的關鍵時期,常需採取灌溉或其他抗旱措施,以保作物對水份的需要。這—地區有時春夏連旱或春夏秋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是伏旱或伏秋連旱;西南地區多冬春旱,以冬春連旱爲主;華南地區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西部常有旱。特別是西北地區西部於旱地區,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主要依靠山區融雪或上游來水.如果來水少或積雪薄以及氣溫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則對農作物正常生長造成威脅。

2、人爲因素的作用

隨着生產的發展,人類生活需求的增加,耕地複種指數的提高,農作物品種的調整和產量的提高,使農業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更趨緊張,幹早問題更趨嚴重。例如以往種一季作物的不少地方,改爲一年種兩季,甚至於三季。尤其是農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需水量相應增加。1949年全國平均每畝耕地糧食產量只86公斤,1984年畝產已達366公斤,若按每生產1斤糧食所需水量覈算,現每畝耕地作物所需水量,比解放初期增加好幾倍。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大力發展水利灌溉事業幾十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積還是有增無減的原因之—。另外,人們盲目地擴大其他方面的用水量,有的毀林開荒,破壞自然植被或陡坡墾植,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大量施用化肥,不願用農家有機肥料,使土壤結構惡化、蓄水保墒能力衰退也加重旱災的發生。

四.主要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和收穫時間與小麥分佈

主要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和收穫時間與小麥分佈

冬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春小麥: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穫(主要在長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

甜菜:5——9月水稻:東北:5、6——10月(單季)南方:4——7月 7——10、11月(雙季)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佔我國的47%,總產佔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

西南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

什麼是農業地膜

地膜覆蓋技術是人類在農業領域做出的突破性發明。20世紀50年代由日本科學家發明和應用,最早是用於草莓生產。1978年6月,時任農業部朱榮副部長去日本參觀回國後,向有關單位介紹了日本地膜覆蓋技術,並要求開展相關研究,以此開啓了中國地膜覆蓋技術研究和應用。

地膜覆蓋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提高地溫、抑制地表水分蒸發、抑草滅草、抑鹽保苗、增加冠層下光照均勻程度和增加反射光,有效改善農作物生長髮育條件,抗禦不良環境,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熱、水和養分,促進種子萌發出土、加速根系和地上部生長,延長有效生育期,從而獲得早熟、高產、優質的良好效果。一般情況下,地膜覆蓋能夠使作物生育期平均地溫提高3-6℃,增加地積溫300℃左右,使0~20 cm 土壤含水量分別高2.6-3. 5個百分點,農田降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地膜覆蓋是大棚生產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農事操作,在調節地溫、保水保肥、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菜農都用好了地膜,地膜覆蓋方法不合理,會對蔬菜的生長產生很大影響,甚至影響到後期產量。

塑料地膜的作用

1.塑料地膜的積極作用

①提高土壤溫度——有效積溫增加,生育期相對延長,提高產量(不同顏色增溫效果不同,無色地膜增溫效果最好,銀灰色基本不增溫)

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

③維持土壤結構(地膜覆蓋表面,保護表土,可以減輕風,水的侵蝕)

④保持土壤疏鬆(地膜覆蓋會減少雨水拍擊,防止土壤板結)

⑤改善光照條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陽光)

⑥防止病蟲害

⑦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蓋以後,土壤中的氮肥以揮發形式的損失量大大減少,使得氮肥得以保持。地溫升高,微生物活動隨之增加,增加土壤有機物

⑧提高作物品質,達到早熟增收

⑨防旱抗澇

⑩抑制雜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

⑪抑鹽保苗,防止土壤鹽漬化

⑫使各種作物適作區向北推移,從而更有效利用國土資源

2.塑料地膜的消極作用

①塑料薄膜難降解,殘留在土壤中造成了污染

②地膜覆蓋雖然有保水的作用,但也阻礙了外界降水進入壟體。如果遇到了連續性降雨則造成嚴重的水漬,使土壤的通透性變壞,水分蒸發受阻

③影響土壤水分的滲透、含水量、透氣性 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④阻礙水肥的運移

⑤殘膜導致土壤板結

⑥造成作物根系生長髮育困難,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地膜在不同地區的主要功能

1. 在乾旱缺水地區:以保水抗旱,提高低溫爲主

2. 在無霜期短的低溫寒冷地方:以提高地溫,延長有效生育區爲主

3. 在多雨高溫地區:以防澇和防止土壤養分淋溶流失爲主

不同顏色的塑料薄膜

(不同作物選擇不同的顏色,適當濃度的薄膜,才能達到增產的目的,薄膜顏色越濃,透光率越低,作物的光合作用越差,而顏色越薄,選光性則越差)

黑色地膜

夏季高溫時,主要用於降溫和除草,還有蔬菜的軟化栽培。黑色地膜幾乎不透光,雜草不能發芽和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顯著。在陽光照射下。黑色底膜本身增溫快,溫度高,傳給土壤熱量少,故用於降溫。

乳白色地膜

抑制雜草爲主,較好的解決透明地膜覆蓋草害嚴重的問題

銀灰色地膜

秋季用於驅蚜蟲,防病毒,保墒,除草,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於果實着色。反光中帶有紅外線,對蚜蟲有驅避作用,蚜蟲是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可起到防病毒作用。透光率低,可以抑制雜草生長。

銀黑兩面膜

夏秋季高溫時,既可以驅蚜防毒,又可降溫除草。銀灰色面朝上,黑色貼地

黑白兩面地膜

主要用於降溫除草,且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白色朝上,黑色面貼地,白麪增加光反射,黑麪阻止陽光透射。

綠色地膜

除草爲主,增溫爲輔。對自然光透射有選擇性,可抑制雜草葉綠素的形成,熱輻射透射率不如乳白色地膜,比黑色更強,故以除草爲主,增溫爲輔。可替代黑色地膜用於春季除草,對茄子、甜椒、草莓等作物也有促進地上部生長和改進品質的作用。但綠色地膜價格較貴,且易老化,使用期縮短,所以可在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上或設施栽培時用於地面覆蓋。

無色透明地膜

廣泛用於春季增溫和蓄水保墒,此外,還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一定作用。

藍色農膜

藍色膜的主要特點是保溫性能好,在弱光照射條件下,透光率高於普通膜,在強光照射條件下,透光率低於普通膜,保溫性能良好。用於水稻育苗,苗壯、根多、成苗率高。用於蔬菜、花生和草莓等作物,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長,具有明顯的增產和提高品質的作用。還可用於蔬菜、棉花、花生、草莓、馬鈴薯等作物覆蓋栽培。

紅色地膜

紅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長,植物會利用更多的能量進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紅色地膜能透射紅光,同時可阻擋其它不利於作物生長的色光透過,因此使作物生長旺盛。

實踐證明,紅色農膜能滿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對紅光的需要,可使水稻秧苗生長旺盛,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蘿蔔長得大,韭菜葉寬肉厚、收穫期提前。

其他種類的地膜

由於塑料地膜的不可降解性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處於對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地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1. 生物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能夠在自然環境下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最終降解爲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土壤造成污染的新型地膜。但生物降解地膜的高成本是制約其推廣的主要因素。

2. 光降解地膜:

主要通過光照的照射降解作用使地膜破碎,通過控制光催化劑,在一年以內,能夠有效控制地膜的降解時間,從而滿足各種農作物對時間的要求,既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還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3. 滲水地膜:

滲水地膜現在主要運用在乾旱以及半乾旱地區。滲水地膜能夠讓水分有效的下滲到土壤底部,有着滲水、保水、溫溼度調節以及耐用性強等各種優點。相對於普通的地膜來說,滲水地膜能夠充分的利用雨水,有效的提高雨水利用率。並且還能夠提高土壤表層肥料的利用,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增強作物生長能力,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能夠爲半乾旱地區有效節省水資源。

大棚覆膜的原理

爲了改善農業生產,人們採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溫室進行生產,塑料大棚和玻璃溫室的原理可以參照下圖,其實就相當於地理教材上的大氣受熱過程圖。

對於太陽短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幾乎是“透明”的,太陽輻射可以大部分穿過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質進入。但對於地面長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卻是不“透明”的,地面長波輻射很少能透過。這樣,溫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陽能量源源不斷地進入室內,而室內的熱量卻很少散失出去,這樣溫度積累後也就起到大棚增溫的作用。

對點訓練

全覆膜大小壟溝播種技術,將“覆蓋抑蒸、膜面集雨、壟溝種植”融爲一體,促進了農業的穩產和高產。該技術可分爲秋覆膜和頂凌覆膜兩種。下圖爲全覆膜大小壟溝播種技術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全覆膜大小壟溝播種技術,主要是改造了農作物生長的(  )

A.光照條件       B.熱量條件

C.水分條件 D.土壤條件

2.頂凌覆膜是於早春土壤表土層解凍15 cm,日均氣溫5 ℃以上時整地起壟覆膜,可有效解決旱作區春旱問題。以下年降雨量地區適合頂凌覆膜的是(  )

A.50~250 mm B.250~450 mm

C.450~650 mm D.650~850 mm

(2019·黑龍江齊齊哈爾一模)下沉式溫室大棚是溫室內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種大棚。下圖爲某地一處下沉式溫室大棚的景觀設施。據此完成3~5題。

3.棚頂主要採用玻璃材質能夠(  )

A.增強太陽輻射 B.減輕棚頂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 D.加速積雪融化

4.表土之下鋪墊砂石,兩邊爲礫石溝,反映了大棚內(  )

A.熱量條件差 B.土壤含水量大

C.晝夜溫差小 D.土壤透氣性差

5.該大棚設施在我國使用過程中,主要缺點是(  )

A.光照不足 B.熱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力低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紅棗大體分爲兩大產區,一是西北地區(新疆、甘肅等),二是中東部地區(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等)。有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的紅棗種植面積已達到2 900萬畝,在盛果期全國13億的總人口每人每年要平均分吃到35公斤的紅棗,約佔人均主食用量的七分之一。新疆紅棗的種植面積600萬畝,產量是17萬噸,主要以幹棗銷售爲主,2018年產量增加40%,約24萬噸。但據不完全統計,從事紅棗加工的企業卻只有20多家,加工能力頂多在10%~20%,出現了嚴重的紅棗滯銷現象。

材料二 圖1爲新疆某地棗樹下銀灰色薄膜覆蓋圖;圖2爲該地氣候資料統計圖。

(1)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思考棗樹底下用銀灰色薄膜覆蓋的作用。

(2)結合材料分析新疆紅棗2018年出現大規模滯銷的原因。

(3)分析新疆銷往國內外的紅棗以幹棗爲主的原因。

答案:1.C 2.B 第1題,根據材料分析可知,全覆膜大小壟溝播種技術,將“覆蓋抑蒸、膜面集雨、壟溝種植”融爲一體,說明全覆膜抑制了蒸發,收集了雨水,改造了農作物生長的水分條件,故C項正確。地膜覆蓋對光照影響小,故A項錯誤。播種農作物在膜外,熱量條件變化不大,故B項錯誤。該技術與土壤無關,故D項錯誤。第2題,頂凌覆膜是於早春起壟覆膜,解決的是旱作區春旱問題,因此其適應地區是降水量較少,並且有春旱的種植區。年降水量在50~250 mm的地區屬於乾旱地區,不適宜發展種植業;而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上的地區,屬於溼潤、半溼潤地區,沒有必要進行覆膜。因此年降水量在250~450 mm的地區是最適合頂凌覆膜的區域,故B項正確,A、C、D項錯誤。

3.C 4.B 5.A 第3題,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材質更透明,透光性好,更有利於光線射入。由於光線射入之後,被地面吸收,地面輻射的熱量卻難以透射出去,從而提高了光利用率,故選C;玻璃材料只是有利於光線射入,但無法增強太陽輻射,A錯誤;玻璃材質的棚頂較重,並不能減輕棚頂重量,故排除B項;影響積雪融化的因素主要是溫度,玻璃材質並未改變溫度,故不能加速積雪融化,排除D項。第4題,表土之下鋪墊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強水分下滲,兩邊礫石溝方便排水,所以反映出大棚內土壤含水量大,故選B。砂石的比熱容較小,白天增溫快,但夜晚降溫也快,故排除A項;砂石會增大晝夜溫差,故排除C項;如果要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則應該把砂石摻入表土中,但圖中所示砂石鋪在表土之下,故不是爲了解決土壤透氣性差的問題,故排除D項。第5題,該大棚設施採用下沉式,主要目的是保溫保肥,建設成本比普通大棚高,因此主要在我國北方緯度較高地區使用,由於作物種植區沉降於地面之下,加之我國北方在冬季太陽高度角小,因此會造成採光不足,故選A。大棚可以阻止棚內熱量與棚外冷空氣發生交換,起到保溫作用,排除B項;水源主要指河湖水、地下水等,由上面分析可知該地土壤含水量較大,故排除C項;土壤的肥力指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該大棚設施的使用可減輕土壤的侵蝕,提高土壤肥力,故排除D項。

6.解析:第(1)題,從保溫、保溼、增大晝夜溫差等方面分析。第(2)題,結合材料,從新疆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市場信息等方面分析。第(3)題,從儲存、運輸、就業、加工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保溫、增加地溫、保溼、壓雜草、保肥、防旱抑鹽、增加晝夜溫差、增加樹冠內側的光照。

(2)種植的盲目性,種植面積過大,產量過大;遠離市場,交通不便,運輸成本較高;產品加工能力不足;紅棗人均消耗量有限,紅棗市場飽和;受到中東部紅棗價格的衝擊和影響;政府引導不夠,農民對市場信息把握度較差。

(3)鮮棗不易保存,不適合長距離運輸;本地市場狹小,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較遠;幹棗附加值高,可以增加當地就業機會;西北地區氣候乾燥,蒸發量大,自然晾乾製作成本低。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衆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衆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爲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爲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搜索地理關鍵詞

順手點擊文末四連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