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奠定AI基礎」 臺學者曾通信:大師願仔細分享

▲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由美加2名學者共同獲得。(圖/摘自諾貝爾官網)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在今(8日)傍晚揭曉。國內學者表示,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先發明聯想神經網路,爲人工智慧研究奠定基礎,電腦科學家辛頓則進一步建立人工神經網路波茲曼機器,是現在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的前身,更是生成式AI雛形,若無兩人發明,就沒有現在ChatGPT等生成式AI應用,獲獎是實至名歸。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資料,今年2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由91歲的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76歲的加拿大學者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獲得殊榮。前者在1982年發明聯想神經網絡,現在通稱「霍普菲爾德網絡」,後者被譽爲是「深度學習教父」,也是反向傳播算法和對比散度算法的發明者之一。

臺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舉辦線上記者會,邀清大物理系特聘教授林秀豪、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教授施奇廷,說明今年兩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貢獻。

林秀豪表示,霍普菲爾德算是自己的師公,機器學習也是自己的研究領域,印象中沒來過臺灣。十幾年前曾寫信給霍普菲爾德,當時霍普菲爾德已是物理界大師,但仍願意針對自己問題仔細解釋、分享,顯示大師對於研究問題的執着是非常巨大。

至於辛頓,林秀豪指出,AI有一陣子在學界活的很辛苦,曾是一羣落難的電腦科學家,後來換了名字叫深度學習,並在2012年一戰出名,辛頓更在2018年拿到號稱「資工界諾貝爾獎」的圖靈獎,更背稱爲深度學習之父,但他去年離開谷歌,更提醒大家AI可能和核武一樣危險,應該要建立新規範,顯示他從沒忘記自己學者的本分,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學者。

施奇廷則表示,這次兩位得獎者有點讓人意外,尤其是辛頓爲電腦科學家,沒想到竟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兩人得獎仍是實至名歸,因爲霍普菲爾德先發明聯想神經網路,爲人工智慧研究奠定基礎,辛頓則以電腦科學家專長,進一步建立人工神經網路波茲曼機器,是現在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的前身,更是生成式AI雛形,若沒有兩人發明,就沒有現在的ChatGPT等生成式AI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