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僑胞尋新機闖寒冬(僑胞說・我在海外這樣渡難關(15))

圖爲聖誕節臨近,德國法蘭克福羅馬廣場行人稀少。房心如供圖

本期看點:又是一年歲尾,新年的氣息漸漸濃郁起來。然而,在歐洲多國,強勢反彈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即將到來的聖誕節與新年籠罩上一層濃重陰影。對於當地華僑華人,尤其是從事餐飲業、旅遊業等行業的華商來說,這或將是一個有些冷清的“節日季”。受疫情影響聚會受限,生意慘淡,擺在許多人面前的是闖蕩海外多年來從未遇到過的嚴峻挑戰。

然而,衆人拾柴火焰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身在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德國、塞爾維亞等國的多名僑胞不約而同地表示,大家積極謀變,互幫互助,一定能扛過寒冬,等來春暖花開。

隔空陪伴  給予溫暖

“往年,從12月1日開始,法蘭克福的大街小巷就張燈結綵,聖誕市場裡都是忙着採購的人羣。今年,德國各地的聖誕市場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取消。法蘭克福老城中心的羅馬廣場上隻立着一棵孤零零的聖誕樹,幾乎看不到什麼人。”近日,德國萊茵之父集團董事長房心如給本報記者發來兩張照片:一張是往年聖誕節時的羅馬廣場,燈光璀璨,人流如織;一張是這兩天她路過廣場時隨手拍下的,只見亮起彩燈的聖誕樹下僅有零星的幾個路人

由於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反彈,德國從12月16日起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實施“硬性封鎖令”至明年1月10日。年底本該熱鬧喜慶的“節日季”被驟然按下“暫停鍵”。

不只是德國,進入冬季以來,歐洲多國面臨第二波疫情的衝擊,持續飆升的新增確診病例數迫使各國政府紛紛加碼防疫措施。陰霾之下,聖誕節與新年的節日氛圍明顯淡了許多。與當地民衆一樣,華僑華人不得不迎來一個冷清的年尾。

12月20日,一場特殊的聚會在“雲端”舉行。二胡獨奏、太極表演、詩歌朗誦、民族舞蹈……身在英國各地的數百名華僑華人“聚”到一起,有的展現拿手才藝,有的暢敘思鄉之情,在寒冷的冬天一起感受手足同胞隔空陪伴的溫暖。

“對我們海外華僑華人來說,因爲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過得挺不容易。到年底了,聖誕節和新年都近在眼前,可是目前英國疫情反彈形勢嚴峻,人們無法聚會。我們希望通過這場名爲‘愛・希望’的聖誕新年雲聚會,讓宅居在家的同胞們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也對新的一年充滿更多信心。”英國浙江聯誼會暨商貿會會長黃萍是這次“雲聚會”的組織者。她告訴本報記者,早在一個月之前,她和浙江會的同事們便開始籌劃活動。讓她尤爲感動的是,國內尤其是老家浙江的各級政府部門和藝術家們特別支持,一聽說有這場“雲聚會”,他們紛紛錄製問候或是演出的視頻,爲遠在海外的親友送來祝福。

互幫互助  共渡難關

歐洲各國華僑華人而言,疫情影響的不只是日常生活。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當地以經商爲生,每年年底的聖誕節和新年假期本是最爲期盼的生意旺季。然而,疫情衝擊之下,人可羅雀成爲令人無奈的常態。

“在塞爾維亞,90%的華僑華人都是做貿易、餐飲或超市生意的。過去,12月份的生意是最火的,單月營業額往往相當於平時三四個月的營業額總和。可是現在,根據政府出臺的防疫政策,商店、超市、餐館等場所的營業時間大大縮短,顧客明顯減少,店裡都是空蕩蕩的。”塞爾維亞麗水商會會長鄒軍勇向記者坦言,在海外打拼20多年來,今年是他經歷過的最艱難的一年。反覆不止的疫情,給包括他在內的衆多塞爾維亞華商以沉重的打擊。“不過好在大家始終互幫互助,抱團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前幾日,塞爾維亞的兩家大型華人超市不幸遭遇火災,1000多平方米的超市一夜之間化爲灰燼,這對超市老闆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聽聞消息,鄒軍勇和商會會員立即組織捐款,僅在3天之內就籌集了3萬多歐元。“雖然當前大家都面臨艱難處境,但只要同胞有難,我們都義不容辭,一定盡力幫助。”鄒軍勇說,從今年疫情暴發以來,商會已爲祖(籍)國、住在國和當地僑胞組織多次捐款捐物

身在意大利羅馬的歐洲華商聯合會執行會長戴志廣也時常感動於同胞之間的團結:“聯合會的會員分佈在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多國。疫情發生之後,大家遇到一些生意上的困難,只要在微信羣中求助,總能獲得幫助。比如有的會員進了一批貨物,在當地賣不出去,其他國家的會員如有需要,就會主動提出調貨,幫忙解決庫存壓力。”

聖誕節臨近,還有一些華商不僅生意蕭索,還面臨無法在年底按時結清賬目的難題。“碰到有資金困難的華商夥伴,只要彼此打個招呼,大家都不會催賬,而是放寬期限,幫他們先渡過難關。”戴志廣說,共克時艱已成爲歐洲各國衆多華商之間的共識。

轉型突圍  危中尋機

“相信疫情是暫時的,我們對新的一年,無論生活還是生意,都仍然充滿信心!”西班牙巴塞羅那青田同鄉會會長周建虹和記者聊起即將開啓的2021年,話語間不失樂觀。他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身邊華商朋友們的積極謀變。

周建虹發現,疫情之後,巴塞羅那的許多中餐館加快了擁抱互聯網、轉變經營模式的節奏。增加在線銷售、提供外賣配送、使用二維碼點菜系統……過去習慣於傳統經營的中餐業主們紛紛試水新形式。“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機遇,讓原本緩慢改變經營模式的海外華商提速邁上新的臺階。平時,大家還經常交流分享走出疫情陰霾的經驗。目前,當地不少中餐廳的生意已經恢復了50%,甚至更多。”周建虹說。

面對疫情衝擊,許多歐洲華商不約而同地選擇轉型升級,化危機爲商機。從事服裝貿易多年的戴志廣就從中嚐到了甜頭。疫情發生不久,他便決定涉足電商領域,將公司產品統統“挪”到線上。“這樣,即便人員無法跨區流動,外地客戶也可以在線下單。我們還吸取了中國的電商經驗,提供包郵服務,很受意大利客戶的歡迎。”戴志廣說,最近每天都能收到20多筆線上訂單,一筆就價值數千歐元。“粗略統計,今年的營業額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0%,幾乎都來自線上訂單。”

主動尋求“突圍”的同時,不少從事中歐貿易的華商因爲中國合作伙伴的力挺而更感踏實。“疫情帶給我們最大的影響是運輸費用增高很多,並且無法現場參加今年舉辦的許多展會。但中國的一些老客戶給我們提供很大的幫助,讓企業還能順利運營。”房心如介紹,她的企業主要是將德國的食品、酒類出口到中國市場。受疫情影響,往年頻繁的空中飛行改爲今年的百餘場雲端會議。雖然無法與客戶面對面交流,但龐大而有活力的中國市場依然帶給房心如驚喜與底氣。

“只要開動腦筋,願意做出改變,再加上同胞之間的互相幫助,我們一定能捱過這個寒冬!”戴志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