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et是時尚解藥?毒藥?

Outlet折扣對精品品牌而言是平衡大環境不景氣中的出口之一。(CFP)

Lanvin黑色方形揹包定價4萬500元,折扣價2萬250元。

Michael Kors KENT深藍色尼龍托特包,定價1萬5600元,折扣價7800元。

Lanvin黑色莫卡辛鞋,定價4萬7900元,折扣價1萬9160元。

Michael Kors於高雄義大世界購物廣場店面

精品廣開Outlet是時尚產業最近的現象之一,而品牌過季品進駐折扣店的操作模式主打消費者普遍愛撿便宜的心理,讓品牌可以在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快速進帳,對品牌端而言可說不無小補,但這樣的方法又是否是買賣兩方雙贏呢?

去outlet真的撿便宜?

通常就品牌而言,置於打折店中的品項,往往是兩季前(約一年)左右的舊款,平均折扣在6至7折間,一些特殊色或零碼款式甚至可能下到1、2折,對於不在乎追逐潮流趨勢的消費者來說,有一定的誘因,也可能成爲他們接觸奢侈品的開始,等於順便替品牌宣傳

面對大量涌入的需求量,品牌也從中嗅到了商機,既然折扣品不可能增加,也有些品牌衝量不用花費正線般的成本,推出所謂factory Outlet(專屬生產商品線),這樣現象尤其在美國一些輕奢品牌中可見。

所謂的Outlet商品線,多訴求有品牌同樣設計理念而製造的一些經典款式,細節元素上可能並沒有主線精細,多打着是「擁有XXX品牌風格」的基本單品,確實也造福了Outlet的消費者,不過品牌也可能有風險,就是削減正線獲利及民衆品牌價值觀感,如同觀察家Robin Lewis對有多種不同價格副線的品牌提出的警告:「這些品牌的副牌最終會與彼此互相競爭,進而把主線給吞噬。」

消費者上癮成毒藥

市場調查公司NPD去年報告中指出,各種服飾通路中75%的消費者,均是選擇購買有打折的品項;看到臺灣市場,近日名品Outlet開不完,似乎也印證了這樣的說法。

據臺灣精品公關私下指出,最近開幕幾間Outlet店面中的表現均超乎預期,也間接證明了臺灣Outlet市場的成長實力,但是否每家店面都獲利,可能還是與其Outlet整體經營規劃有關。只是臺灣地小人稠,以北臺灣爲例,今年元宵前後機場捷運通車,將出現搭捷運就到Outlet,是否品牌打折店影響市區賣正線的店面銷售,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現象,將成爲觀察重點。已有精品品牌提出未來可能,將調整折扣店中Outlet生產線商品與過季正貨間的比例,以在品牌價值與業績中取得平衡。

過多折扣是好事

消費者獲得折扣當然開心,但對於品牌來說,過多折扣卻不見得是好事。日前「BoF時裝商業評論網站麥肯錫資訊公司聯手公佈的《2017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中,甚至把所謂「折扣文化」列爲2016年時尚產業面對的前6大問題之一。在這之前一篇「巴黎銀行」針對精品對於Outlet依賴性的反饋文章中,也把兩者間的關係比喻酒鬼威士忌,因爲不停上檔的折扣,讓一些消費者們養成了「非打折不買」的習慣

不過相較於Outlet來說,目前炙手可熱的電子銷售對自家買氣影響,更是各大品牌欲投注大量心力解決的難題之一,Outlet龐大的潛在消費力,甚至是品牌扛下不少業績上的壓力,也協助其達到處理過季庫存品項、增進品牌可見度和親和力效果,Outlet這帖對精品是妙藥還是毒藥,最後將由時間來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