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出血=痔瘡or大腸癌?醫授3招自測 :暗紅色要小心了

▲不少大腸患者常有「裡急後重」的症狀,有便意感,但感覺糞便無法排空。(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實習記者謝雯欣綜合報導

不少人以爲大便帶血,是痔瘡所造成,但在大腸癌症狀中,出血也是其中一項徵兆,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已超過10年皆爲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因某些症狀與痔瘡過於相似,難以辨識,容易延誤就醫。對此,醫師提到,有分享3招自我檢測藉以區分,像是常有便意且「裡急後重」的感覺,就要特別留意,需儘早就醫檢查

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指出,大腸癌上的血管屬於不正常增生,糞便經過若摩擦腸道,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因此造成大便有血。

醫師分享3招自我分辨大腸癌方法

一、以出血的顏色初步判斷,大腸癌的血色較爲暗紅,是腸道在體內出血與糞便接觸的時間較久所導致;痔瘡則爲鮮紅色,是排出時才造成,且與糞便接觸時間較短所呈現。

二、觀察出血狀況加以研判,血便呈現混合,若右邊大腸是出血位置,與糞便混合經過其他腸道部位時間較長,造成排出體外的血便無法分開,屬於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而痔瘡位置大部分於肛門口,糞便從體內排出的壓力導致出血,會形成分離狀態

三、自身排便狀況,江坤俊提到,不少大腸癌患者常有「裡急後重」的症狀,特別是直腸癌,常有便意感,但感覺糞便無法排空,原因是直腸長腫瘤,會不斷刺激腸道,產生便意感,常常覺得急着想上廁所,卻又排不出便;至於痔瘡患者,排便接觸傷口會感到肛門搔癢、疼痛等。

▲大腸癌也會改變排便習慣,像是腹瀉、便秘等,若合併體重減輕症狀,需多加註意。(圖/達志/示意圖)

江坤俊表示,大腸癌會改變排便習慣,像是腹瀉、便秘等,因此觀察糞便潛血狀況外,排便狀況也需多加註意,若合併體重減輕症狀,需及早就醫檢查。

江坤俊提醒,國內有提供50歲以上的人,可每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檢測自身是否患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