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城市永續能量
成功的企業除了創造傲人的營運績效,更需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發揮正面影響力。近年來,隨着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成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積極推動並落實各項CSR 策略,追求其所處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聯合國在2015 年提出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其中第11 項「永續城鄉和社會」的主要訴求,即是要讓每一座城市成爲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社區,讓居民都能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以貼近人心的方式
協助企業邁向永續經營
「優樂地永續」是一家新型態的永續服務公司,藉由整合各方資源,提供更優化的永續服務規畫,協助企業邁向永續經營的無限可能,並運用桌遊等有趣易懂的方式,向企業、組織、校園推廣這項概念。「玩家在桌遊中各自扮演『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不同領域的專家,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共同建造出永續城市和消除潛在的風險。」優樂地永續執行長蔡承璋以「步步爲營」這款桌遊爲例,說明在遊戲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各種風險阻撓建城計劃,玩家必須持續檢測團隊決策是否兼顧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種面向,並且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理念,選擇相對應的策略,來消除危機風險,並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優樂地永續」將原本複雜生硬的企業社會責任議題軟化,透過桌遊、AR 幫助大衆輕鬆理解。(圖/林軒朗攝)
「優樂地永續」將原本複雜生硬的企業社會責任議題軟化,透過桌遊、AR 幫助大衆輕鬆理解。(圖/優樂地永續)
除了有趣的桌遊,優樂地永續也透過AR解密體驗等跳脫傳統的教育訓練與校園課程模式,走入臺北多所大專院校與高中,例如師大、政大、中正高中等,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永續理念深入校園。
除了進行前期的CSR 推廣,優樂地永續也會針對已發生的事件,與企業一同探討永續發展的對策。例如面對近期的國旅熱、報復性旅遊導致旅遊品質大受影響,CSR 概念的導入更加重要。蔡承璋認爲,經濟與生態並非二選一的課題,優樂地永續透過培訓課程與多元學習工具,協助臺北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樂亞旅行社等觀光業者,找出兼顧環境、社會、經濟均衡發展的平衡點,「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減少造訪爆紅景點,轉爲在一個地區深度旅行,透過旅行社在前期細心規畫行程,以及導遊述說當地人文特色,爲旅客建立起永續在地的觀念。」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透過講座與產業報告出版,協助許多民間企業推行CSR 策略。(圖/林軒朗攝)
「CSRone 永續智庫」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進行永續報告研究案的專案分享。(圖/林軒朗攝)
讓臺灣與世界接軌
「CSRone 永續智庫」是臺灣首個提供最完整CSR 資訊的平臺,不僅分享全球最完整的華文永續資訊,更致力於媒合國內外資源、培育優秀人才、連結國際合作夥伴,並開發永續相關工具,協助組織在永續領域加速成長。
每年3 月定期發佈的《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已經成爲了解臺灣與國際永續趨勢的重要參考依據,在2020 年版中,研究團隊比對亞太前100 大企業的永續作爲,並以臺灣、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澳洲等10 國爲分析對象,訂定出8 項永續議題,結果發現臺灣在2019「亞太永續溫度指數」排名第四名、「SDGs 永續溫度指數」勇奪亞太10 國冠軍,永續溫度指數排名越高,代表企業對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爲越全面。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指出,危機管理與情境演練是企業在擬定永續策略時的重要考量,有越來越多企業藉着實踐CSR,成功度過營運難關。例如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正好是檢視企業永續思考與危機應對策略的好時機。若是平日致力於精進CSR 的企業,此時便能將之前的努力與投資,轉化爲災害來臨時的防護網。例如企業已預先建立「打破辦公室」的思維,併成立備援中心以及Work From Home 的機制,同時加強線上資安管理,便能在疫情爆發時得以啓動遠距工作,免於營業中斷的危機。
另外,根據國際品牌顧問公司Accenture Strategy 的一份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具有優良企業文化以及對社會做出承諾的企業,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永續並非大企業專屬,事實上,永續發展和每位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例如SDGs 第12 項目標的訴求就是「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嚴德芬以現代人生活中必備的手機,與防疫期間不可或缺的口罩爲例,這些生活用品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是否落實自然資源永續管理以及廢棄物規範政策?每個環節和細項都攸關你我身處的環境,全球目前已有87 間大企業承諾將在2050 年前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共同創造環境、企業與消費者多贏的局面。
無論是推廣、深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又或是提供企業CSR 資訊分享與相關服務規畫,藉着各種連結與多面向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爲臺北成爲永續城市創造無限可能,攜手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
本文作者:張煥鵬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3月號638期》)
《臺北畫刊3月號6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