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衍生新職業的鄉村沃土
來源:經濟日報
無人機“飛手”、鄉村CEO、電商達人、民宿管家……眼下,越來越多鄉村新農人蔘與到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衍生出一批新職業。這些新職業有助於擴展鄉村發展空間,滿足新需求、增加新機會,助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新動能。
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需要一批以無人機駕駛員、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爲代表的鄉村新職業。新職業的發展,逐步實現了對簡單重複勞動的替代,推動農業生產向數字化、科技化、高效化、綠色化轉變,加速農業規模化和現代化進程;同時,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進農村人力資源、勞動資料、勞動對象質態革新,加快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
新職業也爲延長鄉村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提供了新動力。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的基礎,產業鏈越長,產業類型越豐富,鄉村經濟就越穩定興旺。農業經理人、電商達人、民宿管家等新職業,以新理念、新思維、新視角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規劃與發展,依託農業產品資源、文化資源與農村空間資源、生態資源等,創新鄉村開發模式,比如民宿—鄉村旅遊—產業帶動模式、本地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產業模式等,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激發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另外,將不斷涌現的民宿市場、農產品市場、手工藝市場等與網絡平臺接軌,從特色設計、個性化服務到整改運營、宣傳推廣,完善全產業鏈條,讓鄉村市場煥發新活力。
返鄉新農人就業創業需要新職業提供的新機遇。據有關規劃,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至2025年累計將超過1500萬人。擴大新農人就業創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農村就業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舉措。隨着鄉村產業升級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對新職業的需求量明顯增加,新職業逐漸打破了一二三產業之間的壁壘,並不斷細化分類,填補職業空缺,填充行業縫隙,實現就業、產業同頻共振。通過發揮新職業的新優勢,以其新穎、新潮、新鮮的職業內容和就業方式,吸引更多懂技術、善經營、愛農業的有志青年返鄉入鄉就業創業,爲鄉村振興注入年輕力量。此外,隨着網絡直播、短視頻等的普遍使用和傳播,大量農民和鄉村靈活就業人員成爲職業帶貨人、基層創作者、鄉村記錄人,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更多喚起人們美好的鄉村記憶和對鄉村生活的嚮往。
不過,新職業發展仍然面臨人才短缺、培育機制不健全、載體和平臺單一、示範帶動作用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差、公共服務不健全等問題,對新職業從業者紮根鄉村的信心和決心有一定影響。應針對性施策,關注鄉村振興重大發展需求和特色產業需要,積極引才和加強本土人才培養。
精準對接新職業發展需求,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如提供財政補貼、金融及稅收優惠,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規範培養激勵獎勵機制,創設鄉村新職業發展協會或聯盟,搭建技術、信息交流學習平臺。持續推進農村在人居環境、道路交通、倉儲物流、網絡技術、數智中心等的建設,持續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還應不斷推進新職業走向標準化、職業化、規範化,提高對新職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提高從業者的職業歸屬感和自豪感,讓新職業在鄉村紮下根、長得壯、廣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