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反華遊說之旅收效甚微:“幾乎沒有一個國家願被美國利用”

(原標題蓬佩奧反華遊說之旅收效甚微:“幾乎沒有一個國家願被美國利用”)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11月1日發表作者爲蒂爾·法恩德斯的題爲《一次艱難的訪問之旅》的文章稱,在美國競選活動白熱化階段,美國國務卿亞洲進行了爲期一週的訪問,遊說打造“反華聯盟”,但收效甚微。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上週的出訪之旅可不是一次悠閒的散步。他在6天內訪問了5個國家: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印度尼西亞越南。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的一週,這位國務卿發出了這樣一條信息:亞洲的局勢發展對美國非常重要。蓬佩奧毫不掩飾此行的真正目的,他在訪問中對中國的直言不諱程度並不令人奇怪。

繼兩國關係在幾乎各領域降溫後,中美對彼此的調門也不斷升高。觀察家認爲,即便喬·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這種情況估計也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鑑於存在大量潛在衝突人們可能會認爲蓬佩奧的魅力攻勢能輕而易舉達到效果。但美國尋找反華盟友並非十拿九穩,其訪問行程上的國家,幾乎沒有一個願意被美國利用。

蓬佩奧10月29日到訪的島國印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東南亞的大多數國家一樣,印尼認爲解決之道在於在中美兩強之間保持平衡。重視經濟的總統佐科·維多多不想放棄來自中國的投資外長蕾特諾·馬爾蘇迪則指出,印尼奉行“自由和獨立的外交政策原則”。此前有報道稱,雅加達拒絕了華盛頓提出的允許間諜機在印尼降落加油的請求。

印尼似乎同樣不太可能與正日益發展成爲真正軍事聯盟的“四國集團”建立關係。在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看來,這個由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組成的戰略對話論壇有太多反華聯盟的意味,它還會破壞作爲該地區國家核心多邊論壇的東盟。面對“四國集團”宣傳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方案,其他東南亞國家也猶豫不決。畢竟東盟已成功就這一戰略確定了自己的立場,儘管有些不夠明確。

在馬爾代夫,蓬佩奧相對輕鬆一些,他在那裡宣佈了開設美國大使館這一具體舉措。他在亞洲之行首站印度的進展更順利,雙方簽署了加強軍事合作協議。印度似乎正想告別其“戰略自主”原則,向美國靠攏。

蓬佩奧受到的接待總體上有些冷淡,這或許也促使美國國務院短時間內將越南列爲其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