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接環長 首要挑戰面對淨零碳排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中)19日主持新任內閣人事第4場發佈會,準環境部長彭啓明(左起)、準衛福部長邱泰源、準勞動部長何佩珊(右三起)、準客委會主委古秀妃、以及準原民會主委曾智勇一同合影。(趙雙傑攝)

知名度頗高的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啓明接受準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先生的邀請,擔任環境部長一職,首要挑戰就是迫在眉睫的淨零議題。他在臉書表示「極端氣候的威脅,讓每個民衆面臨到重大天災,生命與財物損失、糧食短缺及物價上漲,這是極端氣候下,不可避免的困境,也是我們必須一起面對的挑戰」。

彭啓明表示,長期投入在空氣品質、境內外大氣污染傳送、沙塵暴、酸雨、極端氣候、防災應變到氣候變遷。很感謝環境部及空污界的許多長官師長多年的鼎力合作,從今年2、3月美國 NASA飛機專程來臺灣做三維的跨國空氣污染實驗,臺灣的環境研究實力的確是和國際接軌,展現跨部會與產官學研協作的整合力。

「從年輕投入創業開始,服務公職從來不是我的選項」,彭啓明坦言,自己連續參加了 11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長期與國際氣候社羣連結,見證到全球的淨零行動。在氣候政治難解的大石頭,包括升溫幅度、化石燃料淘汰及損害賠償等大勢底定後,已更快速的走入碳定價、綠色金融及能源轉型的淨零道路,這也直接快速影響到每個國家、企業及民衆。而極端氣候的威脅,讓每個民衆面臨到重大天災,生命與財物損失、糧食短缺及物價上漲,這是極端氣候下,不可避免的困境,也是必須一起面對的挑戰。

彭啓明說,2050淨零碳排,的確是全世界的目標,參與其中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全球各國的減碳政策累積起來,離這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甚至可能無法達標,所以更需要有強烈的全民共識與領導力,有更好的方法與使命感纔可能達到。同時我們需要更積極的防災調適策略,才能應對日趨極端的天氣,很需要國際間、各國政府部門間、政府與民間、民間創新的生態系的合作,很需要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

彭啓明指出,有些國家或企業未有全盤考量,沒有充分溝通共識,常會施展不開引發民怨,企業大幅被迫增加成本也反彈,造成綠色通膨,或只做表面工作被批評爲『漂綠』。也有許多國家,例如美國、歐洲及日本,藉由這機會實施大轉型戰略,讓國家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來創造國家新經濟發展與年輕人未來的新機會。

彭啓明強調,氣候變遷的難題,如果沒有企圖心與明確政策路徑支持,當然對大家都是一種負擔,如何把危機當成轉機,創造更多臺灣轉型躍升的機會,這是未來我會持續借鏡民間創新與合作精神,各界的永續長們都將會是環境部的共同夥伴。

彭啓明提及,淨零之外,環境的問題,向來是全球化也是在地化的問題。如何讓每個民衆都有感,空氣可以更清新、喝的水更安全、塑膠可以少用一點、生活更安寧,這是環境部的首要責任。未來我們應該着重綠色科技跟環境共利的發展與提升,並優化臺灣生存環境,包含物質與環境人文,邁向美麗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