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包古書、木雕真假難辨 楊北辰毓繡辦展《沈靜蒼茫》

草屯毓繡美術館邀請藝術家北辰(左二)展出系列高超技法的超寫實木雕作品。(廖肇祥攝)

毓繡美術館邀請藝術家楊北辰展出超寫實木雕,圖中的「李應鏜」提包,是由整棵高山樟木所雕成,相當的沈重。(廖肇祥攝)

毓繡美術館邀請藝術家楊北辰展出超寫實木雕,圖中的前衛生署楊志良提包,是由整棵高山樟木所雕成,非常的逼真。(廖肇祥攝)

楊北辰在毓繡美術館2展間展出他的「記憶物件」系列創作。(廖肇祥攝)

楊北辰的木雕創作相當超寫實,連提包上的縫線也是精細雕刻着色而成。(廖肇祥攝)

草屯鎮毓繡美術館展出楊北辰個展,他曾以木雕復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皮包而聞名,這2019年的第一檔展覽,以超寫實爲主軸,楊北辰擅長以高超的技法雕刻,將皮包、紙袋皮鞋高跟鞋栩栩如生的展現出來,這一場「沈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展,從個人生活記憶,延伸至歷史意涵,每一刀、每一劃都深刻的展現藝術家對於生活的記憶觀點,及看過大山大河所感悟到的歷史重量。

楊北辰爲華人當代寫實雕刻領域的代表性藝術家,目前爲中國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專任副教授,他擅長以精細的技巧及繁複的上色手法,創造視覺上真僞難辨的超級寫實木雕,其大多數的創作題材乃取自於自身或他人日常生活中平凡物件,並透過極度緩慢精細的復刻,紀錄該物件背後的人物故事及生活記憶。

國人較爲熟知的楊北辰作品爲兩件充滿歷史故事的個人公事包,包括因政治因素而遭遺忘的本土重要政治家,西螺大橋的催生者李應鏜,一直到他離世前,從不離身的波士頓提包裡,曾經裝載者西螺大橋請願書設計圖,面見了總統蔣介石,是公僕奉獻一生的生涯縮影;有「臺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之稱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推動二代健保修案成功後,在讚譽聲中急流勇退辭官,還將使用多年的舊公事包捐出做公益拍賣,最後被郭臺銘以500萬元天價標下,所得捐做全民健保,這隻「楊志良包」的圖像曾經迅速流傳,最後回到楊志良的手中,最後在楊北辰的巧手下再現,成爲意義非凡的藝術品

楊北辰表示,自己處女座個性,要求作品做到盡善盡美,每件作品即使底部或背面,仍然精雕細琢,務求還原到真假難辨的程度,而這樣的精細雕刻與繁複上色,非常耗費體力心神,尤其愈到創作後期修飾小細節的階段,就像是懷孕,愈到後期身心狀態愈難過,甚至經常「噁心想吐」,不得不強迫眼睛身體定時休息,再繼續創作,而作品完成後,彷如自身的記憶與生命歷程刻印在作品中,最終得到昇華與救贖。

1樓的展間有幾件作品,是楊北辰臨摹在古書拍賣市場取得的百年古書,羊皮封面斑駁破損、燙金書脊、具有層次感書頁,再次看到楊北辰高超的雕刻、上色技法,楊北辰表示,他在中國大陸看到敦煌石窟古剎,感受到時空歷史,開啓了「歷史雕刻」之旅,策展人張未指出,楊北辰創作的「古籍」,並非真的可以閱讀,這些歷史無法真正的被打開,歷史的蒼茫於是變成了觀看者的痛楚和迷茫,試圖表達的並非是「歷史」,而是用寫實破壞歷史,他表達的是「歷史感」,是籠罩在歷史之上那一輪人造的蒼茫與虛假的惆悵。

2樓展間則是楊北辰的記憶物件,他同樣以木雕記憶了大學至新婚、成家各個階段的代表性物件,如喜愛的短筒馬靴,結婚被鬧洞房起鬨喝下的「高跟鞋酒」、妻子爲他添購的「情深意重」外套、滿足妻子「擁有卻捨不得」的皮風衣,楊北辰說,他會走上藝術的道路,是性格所驅使,創作的開始感到喜悅、充滿着浪漫的心情,但創作的過程,如着色仿真皮包木雕的縫線,會感到無比疲累,但個性驅使着他,繼續面對木頭沈浸在痛苦結束、幸福開始的無限迴圈

毓繡美術館指出,楊北辰的精細木雕不僅雕刻手法高超、上色手法繁複,皮包上的立體縫線、斑駁的表面、金屬的構件各個栩栩如真,一件作品短則半年,多則兩年才能完成,這場《沈靜蒼茫:從記憶走向歷史─楊北辰個展》,展覽時間12日至5月19日,預約導覽服務電話(049)2572999。24小時開放線上預約系統,http://www.yu-hsiu.org/web/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