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娘炮形象」小鮮肉成社會問題 陸官媒:畸形審美觀須遏制

陸媒:「娘炮形象」小鮮肉 等畸形審美觀須遏制。示意圖爲大陸選秀男團INTO1。(圖/ 摘自INTO1微博)

中共中央直屬黨報今刊文批評「娘炮形象」近年在影視界和娛樂圈愈演愈烈,成爲一種社會問題。所謂「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一些舉止忸怩作態、喜歡撒嬌賣萌的「小鮮肉」,經由影視機構和經紀公司商業包裝,成爲許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其中有些人因人品藝德不佳,頻頻爆出負面新聞,甚至踩踏法律紅線,不僅爲大衆所唾棄,甚或身陷囹圄。

《光明日報》文章指出,這股從娛樂圈席捲而來的病態審美風潮,對青少年審美取向的惡劣影響,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近年來還有一種弔詭現象。一些偶像劇和綜藝節目中,男藝人和男性角色有的妝容濃重、衣着妖豔、雌雄難辨,甚至把刻薄沒教養當成個性,自私自利、缺乏擔當。

該文稱,部分現實題材和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也邀請小鮮肉出演英模、硬漢,使本該陽剛、成熟、正氣的形象變得幼稚、邪魅。特別是一些抗戰題材作品,男主演妝容面若桃花,戰鬥時一襲華服,一番廝殺過後髮型絲毫不變,還時常擺酷造型,令觀衆大跌眼鏡。

文章批評,藉助商業運作,小鮮肉們迅速走紅,片酬也水漲船高。一些明星爲保持自己的商業價值,刻意製造熱點,曝光私生活,炒作緋聞,蹭熱度,引導粉絲投票刷榜。更有甚者故意挑起或煽動粉絲間的爭端,造話題、買熱搜,刻意製造一場場網路罵戰,使得社交媒體上烏煙瘴氣。不少青少年爲了成爲像他們一樣的明星,用青春做抵押,離開學校,開始「練習生」生涯。

文末稱,大多數青少年並不真正欣賞那些病態形象。文藝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只有用正能量贏得大流量,纔會既有市場,更有口碑。要用好文藝批評的利器,旗幟鮮明宣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使文化作品供給在審美上更加正向、豐富、多元,以文化人、立德樹人。只有多管齊下,纔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這股畸形審美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