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癟」三終於可以念ㄅㄧㄝ了 教部公佈一字多音審定表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的民衆,應該常常遇到,某些字平常明明就這麼念,但卻必須打其他音才找得到的情況教育部於12日公佈「一字多音審定表」初稿,或許有助解決此問題當中味噌的「噌」字,原本取音爲ㄘㄥ,現在則改爲ㄗㄥ;姊妹的「姊」原取音ㄗˇ,現在也配合一般人的習慣增列ㄐㄧㄝˇ音;就連癟三的「癟」也由ㄅㄧㄝˇ多增列了一般人常用的ㄅㄧㄝ,但只限於這個詞使用。

▼用新注音輸入法打ㄅㄧㄝ,打不出「癟」字,因爲教育部原本規定僅能念ㄅㄧㄝˇ。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承辦人員指出,先前的「一字多音審定表」是在民國88年公佈,至今已13年都未再變動,不過有很多語詞因爲文化交流語境影響讀音有了變化,所以教育部纔會將學者專家召集,審定出最新版本;但目前教育部公佈的僅爲初稿,103年6月11日之前,會徵求各界的意見增訂、修改;在最終定稿公佈前,教科書都不會做變動。

舉例來說,「仔」這個字在88年的版本只有ㄗˇ這個音,但因爲現在常說的「牛仔」、「打仔」、「公仔」等詞,都是源自粵語詞彙中的「仔」,俗讀爲ㄗㄞˇ,所以也從俗,增列ㄗㄞˇ音;不過仔細和擔仔麪的「仔」,還是要念ㄗˇ。

另外,馬虎的「虎」 因爲原本只有ㄏㄨˇ這個音,但是現在大都念爲馬ㄏㄨ,所以教育部也增列ㄏㄨ爲審定音,但是隻能用在「馬虎」跟其衍生出的詞彙。

教育部國語會說,中文常常有一字多音的情形,雖然讀法不一樣,可是大部分都不會造成溝通上的困擾,不過在教學或是某些特定的場合,有可能會出現混淆情形。而新版的「一字多音審定表」和舊版相比,修訂了22個字,總共審訂5266字,取多音的有5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