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聽勸”:喬布斯時代的傲慢消失了,自信也消失了

風向標,還沒支棱起來

作者丨劉意默

封面來源丨電影《喬布斯傳》劇照

6月11日,蘋果股價在盤中突破200美元大關,收漲近7.3%,創2022年11月10日以來最大漲幅,市值重回3萬億美元以上。

蘋果的股價新高發生在它的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之後。蘋果發佈了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意在重燃對iPhone的需求。

不過,在發佈會當日,蘋果股價表現疲弱,收盤跌近2%,資本市場對“蘋果智能”興趣寥寥。以歷年WWDC發佈會當日股價表現來看,這是蘋果自2010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屆。

蘋果市值一反一復,究竟是市場反應滯後,還是另有玄機?

庫克這次“聽勸”了。

6月10日,一年一度的蘋果WWDC落下帷幕,許多果粉期待的功能都將在未來加入到蘋果硬件設備中。

這次WWDC的至少一半時間,被用來介紹蘋果從最新的visionOS到macOS的六大軟件更新。

中國用戶感知最強的更新,來自iOS 18。iOS 18在控制中心、照片管理、支付功能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如主屏幕可定製、App圖標實現了自由擺放、更新了深色外觀、可以統一桌面色調和風格等。在隱私保護上,iOS 18可以隱藏應用。此外,iOS 18 還新增了衛星通信,降低了斷網狀態下的不便。

蘋果“聽勸”這件事當然令消費者感到欣慰,但當蘋果軟件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煞有介事地介紹圖標自由擺放時,給人的感受還是有點尷尬。畢竟,安卓陣營至少在10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這個功能。

本次發佈會上,蘋果還正式公佈了macOS 15 Sequoia,包含Apple Intelligence、iPhone鏡像、優化後的密碼鏈等功能。在融合了Apple Intelligence後,Mac在郵件寫作等方面更加智能,新的macOS也可以操控手機。Safari瀏覽器也變得更聰明,比如視頻播放的畫中畫功能、總結頁面上的重點信息等。

手機鏡像在安卓陣營也已經不是新鮮事。作爲慢半拍的追趕者,蘋果雖然可以提供更成熟的體驗,但也讓消費者失去了新鮮感。

iPadOS 18的更新則包括個性化設置、自定義控制和照片美化等,還有同播共享(SharePlay)等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iPad版計算器的更新,功能更豐富,可以計算複雜公式並給出函數圖像。蘋果此舉彷彿在向用戶解釋:你看,我不是不更新計算器,只是想更新個大的。

圖源:蘋果WWDC2024

visionOS 2新增了空間照片功能,升級了原有的交互,新增了旅途模式。這些功能升級要想落實在實際體驗上,需要更豐富的內容。不過,Vision Pro售價昂貴,即使有忠實“果粉”的支持,想建立完整且持續的內容生態也仍然需要時間。

tvOS、WatchOS等其他系統更新,更像是常規更新,優化用戶在電視觀看和手錶上運動、健康監測等方面的體驗。

這次蘋果WWDC發佈會,大概率會改觀一些消費者對蘋果的負面態度。因爲此前在許多安卓用戶看來,蘋果對於響應用戶需求並不積極。

以充電效率爲例,就算不提蘋果使用多年的5W充電,目前iPhone的最高充電效率也只達到了27W。而在安卓陣營內,即使是2000元以內的手機和平板,充電效率也很少低於33W,許多設備的充電效率能達到66W甚至超100W。

蘋果更新許多用戶呼籲已久的功能,背後是對服務收入的愈加重視。

在蘋果的2023財年,服務收入爲852億美元,佔總收入的22%。而在2016財年,服務收入的佔比僅爲11%,收入也只有240億美元。在硬件收入乏力的背景下,致力於提升服務收入是題中應有之義,庫克的“聽勸”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六大OS的更新只是開胃菜,Apple Intelligence纔是此次WWDC的重頭戲。

這場發佈會的另一個關鍵詞是AI,也就是蘋果所說的Apple Intelligence。

Siri成爲iPhone上可有可無的玩具已經有許多年,如果不是最近流行測試各家手機AI“定鬧鐘自殺”,很多用戶可能已經忘了Siri。Apple Intelligence的加入升級了Siri,很符合人們對於“AI改變生活”的直觀期待。

在公佈Apple Intelligence的具體內容前,庫克先強調了蘋果對待AI使用的原則:足夠強大、簡單易用、保護隱私等。

更新完成後,每天被調用15億次的Siri,可以實現更復雜的對話並支持打字。更直觀的功能是,Siri可以調用手機內應用且跨應用使用。

在發佈會上,蘋果花了不少篇幅介紹Apple Intelligence與圖像相關的能力,包括生成表情和圖像、美化照片,並增加AI轉錄等功能。蘋果還宣佈了與Open AI的合作:Siri可以直接調用ChatGPT,儘管與Open AI的合作被馬斯克質疑會侵犯用戶的數據安全,但並不妨礙蘋果對此信心滿滿。

在AI大模型之戰轟轟烈烈打了一年半後,蘋果終於不緊不慢地趕上了這趟車。

晚入局AI,看起來就像蘋果一直以來戰略的延續:等待技術成熟,然後入場收割。

在智能手機的草莽時代,當大屏手機成爲行業追逐的對象,投資者不斷催促蘋果推出大屏手機,但它直到2014年的iPhone 6才推出大屏設備,結果iPhone 6成了蘋果史上銷量最好的產品。

但AI顯然不同於大屏手機。蘋果目前採用的方案是“終端AI+雲端AI”結合,仍在測試中。Siri的確更聰明瞭,卻也很難評價蘋果與數據處理方Open AI到底誰更像是甲方。

發佈會前夕,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社交媒體寫下這樣一句話:“在WWDC之後,蘋果將不再被視爲AI產業的落後者。”

但蘋果也並非以領先者的姿態入場。相反,它需要Open AI的從旁協助,這也被視爲某種不自信的表現。

上個月,蘋果遭遇了一場公關危機。在一個iPad宣傳片中,留聲機、小號、遊戲機、檯燈、鋼琴等,被一個巨大的iPad無情碾壓。自恃科技代言人的蘋果似乎在向消費者號召,讓蘋果接管你的生活。

圖源:2024年iPad宣傳片

看似強大自信的背後,是蘋果不滿足於“工具”的定位,但又不被承認是“主宰”,在這樣一種不上不下的定位中體現出的失措。蘋果最終在輿論壓力下撤回了這條宣傳片,並在WWDC上回到了更謙卑的態度。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有着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氣質。

這首先源於“幫主”喬布斯的個人自信和偏執,這在他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高利加盟蘋果時展示得淋漓盡致:“難道你想一輩子賣汽水,不想有機會改變世界嗎?”這是隻有認爲自己會改變世界的人,纔會說出的話。

喬布斯作爲著名的偏執狂,他執掌下的蘋果也充滿了自信的完美主義風格。比如,他認爲3.5英寸屏幕是最佳尺寸,於是蘋果頑固地堅持小屏幕直到2014年。他要求iPod尺寸不得大過手掌,要求iPhone 3G螺絲表面一圈圈的紋路之間必須等距。而這些後來被果粉們稱頌的細節,很難再出現在如今的蘋果身上。

喬布斯時代最著名的自信,當屬home鍵的推出。

在第一代iPhone研發時,喬布斯認爲全鍵盤手機不能爲用戶靈活地提供“新按鍵”,於是用了一個觸摸屏和“大按鍵”(即home鍵)來取代物理按鍵。在一個已經熟悉了諾基亞功能機的市場,取消鍵盤設計堪稱大膽,這意味着新產品承擔了教育市場的責任,而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

但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佈後的爆火,證明了喬布斯是正確的。

繼任者庫克忠實地執行着喬布斯生前留下的忠告:“不要問史蒂夫會怎麼做。”於是,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似乎成了一個搖擺不定、會被市場和投資人影響甚至牽着走的巨人。

蘋果有多焦慮,就有多不自信。

與十年前的朝氣蓬勃不同,蘋果正身處一個所有同業都難以找到新增長點的行業。據研究機構Techlnsights的報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週期拉長至51個月(超過四年),中國消費者換機週期也超過40個月(超過三年)。

手機銷量的萎靡已經佐證了這一點。據IDC數據,2023年全球手機出貨量11.7億部,同比下降3.2%,這也是手機行業十年來的最低值。

作爲蘋果的核心產品,iPhone在智能手機行業中依然領先,但它也難以避免地受到行業整體規模萎縮影響。

今年一月,《經濟學人》刊登了一篇文章《什麼可能導致蘋果倒閉?》(What could bring Apple down?),文中討論了蘋果面臨的增長壓力。據文章引用的數據估算,蘋果去年出售了約2.2億部iPhone,僅略高於2017年的2.17億部,今年的銷量也很難有巨大增長。

雪上加霜的是,蘋果在它最爲重要的市場之一,份額也在被進一步擠壓。據IDC中國手機市場報告,蘋果的份額從2023年Q1的17.8%下降至2024年同期的15.6%,排名第三。作爲對比,華爲則從2023年Q1的8.6%大幅增長至2024年同期的17%,排名超過蘋果。

手機的日子不好過,Mac所處的PC市場也是悽風苦雨。據Counterpoint Research,自2022年Q1起,全球PC市場出貨量連續8個季度同比下行,2023年出貨量較前一年減少14%。2023財年,Mac的營收同比下滑近27%。

硬件銷售增長乏力,拖累了總體收入的增長。2023財年(自然年2022年Q4至2023年Q3),蘋果營收同比下降2.8%,且連續4個季度營收下滑。上一次蘋果單季營收同比下滑,還要追溯到2019年的Q1。

圖源:攝圖網

硬件銷售遇到增長瓶頸的同時,蘋果的軟件服務業務則正面臨嚴峻的監管挑戰。由於目前iPhone用戶只能從App Store下載應用,而這些應用都要被蘋果抽成15%至30%(即“蘋果稅”),因此當美國、歐盟、日本等地區開展反壟斷調查時,就給蘋果的軟件服務收入增長蒙上了一層陰雲。

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蘋果原有的應對手段逐漸變得不那麼有效了,而巨人轉身尚需時日。

一個月前,當蘋果發佈首款搭載M4芯片的新款iPad時,我們就曾表示,“如何把具有蘋果特色的AI帶給用戶,抓住生成式AI的機遇,是蘋果需要在WWDC大會上回答的問題”。

去年以來,OPPO、vivo、三星、榮耀、聯想等硬件廠商都把自己的AI故事擺上了桌面。作爲智能產品的風向標型公司,所有人都在期待,蘋果如何將人工智能和自身產品進行結合。

但這一次蘋果交上的答卷,並不驚豔。

Forrester分析師Dipanjan Chatterjee表示:“Apple Intelligence確實會以一些有意義的方式取悅用戶,但它只是讓蘋果趕上同行,而不會超越它們。”

連“最懂蘋果的分析師”郭明錤也不得不承認,“Apple Intelligence對使用者很實用,但對投資人只是錦上添花 (nice-to-have)。投資人期待看到原創且非用不可 (must-have) 的功能。”

好在,全球所有“AI手機”都還停留在1.0階段。只要市場還未出現一款石破天驚的AI硬件產品,蘋果就仍有機會在慢跑中再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