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堅持"房住不炒"是實現科技強國的有力保障

(原標題:堅持“房住不炒”是實現科技強國的有力保障)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近日,華爲新入職的才女博士姚婷156萬元年薪刷屏,但在接受採訪時,姚博士也無奈表示:“156萬年薪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媒體報道顯示,姚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方向爲新型存儲介質(NVM,SMR),數據庫和鍵值存儲系統。姚博士的156萬年薪,就是市場需求給出的價格,可以說是相當合理的。

實話實說,156萬年薪在深圳買房並非“不可能”,但壓力肯定是有的。姚博士的一句感嘆其實點到了目前中國經濟的要害之處——科技強國戰略在逐步替代土地金融。姚博士之感嘆,就是這個替代大潮中的一個縮影。

未來的中國,一定是走向科技強國的康莊大道,一定會摒棄過去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科技強國戰略的基礎是人才引領發展。我們想要掌握在國際上領先的、硬核的科技,前提是要有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必須要享受到好的待遇,只有高素質人才享受到好的待遇,樹立起標杆,形成“正向激勵”,進而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科研事業。而好待遇的基礎,則是有更多的資本進入高科技領域。

換句話說,硬核科技的基礎一是人才、二是錢財。

顯然,人才和錢財都繞不開住房。一方面,住房是人才在城市落地生根、安心搞科學研究的基礎;另外一方面,如果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回報率過高,則會對支持科學事業的資本產生“虹吸效應”,進而導致資本集中追逐房地產市場,不利於把資金引導到該去的地方。

2016年以來,我國提出“房住不炒”,該政策一經提出就一直堅持至今,給了市場穩定的預期,保障了政策的連續性。“房住不炒”實施以來,可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

即便是今年遇到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衝擊,同時又面臨國內外巨大的經濟形勢變化,“房住不炒”仍然毫未放鬆。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7月24日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他表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爲房地產市場定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政策決策層清晰地傳導了堅持“房住不炒”的信號,無疑給市場帶來了穩定的預期,提振了大力發展科技、培育新型戰略產業的信心,穩定了剛需羣體的預期,更重要的是粉碎了投機者“疫情後房價暴漲”的美夢。

“房住不炒”的共識下,房價迴歸理性。這一方面讓更多的科學從業者能夠紮根城市,無後顧之憂、踏踏實實、安安心心地從事研究工作;另外一方面,資本的逐利性使得其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再盲目流入房地產市場,繼而會去尋找未來有更大空間、回報率更高的高科技戰略產業進行投資。

因此,堅持“房住不炒”是實現經濟轉型、科技強國的有力保障。“房住不炒”表了決心、穩了民心、提振了科技企業的信心。

對於落實“房住不炒”,筆者認爲,除了決策層傳遞明確的政策立場之外,仍需要執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其中,既需要金融監管部門細化監管資金流向,也需要社會資本配合,同時更需要社會各界達成共識,發展房地產市場的目的是爲了居者有其屋,而不是讓其變成資本牟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