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旅遊”正讓全球年輕人“瘋狂”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編者的話:“平替目的地”熱潮近日正席捲全球社交媒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盲目追逐熱門旅遊勝地,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價格親民、風景獨特、文化豐富的“冷門”小城。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國內諸如東北延吉、雲南芒市等地因被網友稱爲“韓國平替”“東南亞平替”成爲熱門打卡地。而這股“平替旅遊”風潮不僅在國內盛行,在國外,年輕人同樣愛上了打卡“平替目的地”。那麼,這一趨勢背後有哪些原因?旅遊業者應當如何持續挖掘“平替目的地”的潛力呢?

“這裡價格更合適,也更安靜”

“節假日熱門旅遊目的地人滿爲患,旅行社的價格幾乎翻番,體驗卻大打折扣。去國外的話還要辦簽證,要考慮語言、安全和文化等各種問題。相較之下,‘平替目的地’物美價廉,能夠讓我更加輕鬆愉悅地享受風景和美食。”今年清明節將度假目的地選在雲南芒市的錢思涵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之前社交平臺上很多網友的分享讓她對泰國充滿嚮往,但是清明假期,泰國不論是機票還是旅行社的價格都超出了她個人預算,“我看到有網友分享說芒市是泰國‘平替’,於是選擇去芒市。相對其他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來說,這裡去各個景點或是去餐廳都不那麼擁擠。”

“平替”這一概念來源於日常消費品領域,原意指消費者喜歡某些大牌或知名產品,但礙於其高昂定價,最終選擇功能、效果等與其差不多,但價格卻更爲低廉的替代性產品。如今這一概念被巧妙地挪用在了旅遊領域。

藉着熱門旅遊城市的名頭,“平替目的地”在國內遍地開花。打開社交媒體,能看到不少地方都在營銷自己是最佳的“平替”選擇。甚至還有人調侃道:全球有22個“冰島”,21個在中國。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50個城市擁有“小聖托裡尼”“小京都”“小鎌倉”“小瑞士”“小奈良”稱號。

清明假期前,章茵週末抽時間去了一趟惠州。“在去惠州之前,我刷到過相關的帖子,說惠州的巽寮灣被譽爲中國的‘馬爾代夫’,但這不是吸引我去惠州旅遊的主要原因,我只是想去人少的地方看看風景,感受不同的城市魅力。巽寮灣不僅是個度假的好地方,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保存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她說。

不僅在國內,“平替旅遊”的風也刮到了海外。“旅行者們正在避開熱門目的地,轉而選擇更便宜的旅遊城市,這些地方提供了與更昂貴的目的地相似的氛圍。”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中如是寫道。對於年輕人來說,選擇“平替目的地”不僅意味着更經濟的旅行方式,還代表着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對個性化旅行的追求。

根據美國旅遊集團“億客行”的數據,“平替旅遊”是2024年最大的旅遊趨勢之一。數據同時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信息,比如韓國首爾的平替是中國臺北,澳大利亞悉尼的平替是珀斯,泰國曼谷的平替是芭提雅。而在過去一年裡,全球範圍內,對“平替目的地”的搜索量顯著上升,中國臺北的搜索量激增276%,芭提雅的搜索量增長249%,珀斯的搜索量增長109%,英國利物浦的搜索量增長97%。

本質上是“錯峰旅遊”的新形態

“平替旅遊”受到全球年輕人的青睞,美國旅遊集團“億客行”認爲,這一趨勢背後的驅動力是可比性。該公司在報告中舉例說,首爾作爲一個擁有美味美食和搖滾夜生活的科技中心,與中國臺北的科技市場、當地美食和士林夜市等景點相似。此外,中國臺北有多種旅行選擇,比如在象山步道徒步等,這些也受到遊客青睞。而澳大利亞珀斯擁有柔軟的沙灘,充滿活力的街頭藝術場景,還有別致的餐飲,且沒有悉尼那麼擁擠。

“我身邊很多人都開始選擇‘平替旅遊’。”來自印度瓦多達拉的遊客賈納維·耶爾告訴BBC,“我們當下生活在一個沒有旅遊淡季的時代,所以‘平替旅遊’是計劃假期的最佳方式,因爲它價格合適,還能讓你避開人羣。”來自英國利茲的拉維娜·德蘇扎也表示,去一個不知名的目的地旅行更好,因爲“不僅更便宜,而且人羣較少,有助於在輕鬆的氛圍下以及花費不多的情況下了解這個地方”。

《日經亞洲評論》援引業內人士的意見表示,這一趨勢之所以流行,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是成本。在許多情況下,最初的目的地會因爲旅遊需求旺盛而變得昂貴,而“平替目的地”可能會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類似的體驗。其次是避免過度擁擠,尤其是在旅遊旺季。再次是可達性,“平替目的地”可能更近,更容易到達,這對一些旅行者來說更方便。最後是新奇,那些“平替目的地”與原旅遊目的地的不同魅力會讓遊客覺得他們的錢花得很值。

“請記住,沒有兩個目的地是完全相同的。”旅遊網站Packs Light的創始人加比·貝克福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遊客們應該現實一點,一個熱門旅遊目的地的文化、語言、經歷,甚至氛圍很難靠“平替目的地”傳達出來。儘管“平替旅遊”具有很多優勢,但其劣勢也很明顯。有專家表示,“平替目的地”因爲平時不那麼受歡迎,所以它們可能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交通選擇,包括航班、火車或出租車。

尚遊匯文旅董事長鍾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復性消費”和“假日經濟”使得傳統熱門旅遊目的地每到旺季都人滿爲患,很多遊客感嘆“到底是去看景,還是去看人”。於是“反向旅遊”興起,它有效避免了人擠人、價格貴、體驗差。此外,在一衆新媒體的推動下,小衆目的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尤其是年輕遊客的歡迎,大家紛紛從“種草”到“拔草”。當然,這其中有消費分級的原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高性價比很重要,還有就是消費習慣的變化,過去注重“面子”,現在更注重“裡子”,去哪兒不重要,跟誰去玩什麼更重要。總的來說,這本質上是一種“錯峰旅遊”的新形態。

從“像別人”開始,到“做自己”出圈

有業內人士打比方說,選擇“平替旅遊”就像買東西不糾結於一定要買奢侈品牌,而選擇有性價比的商品。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說,“平替目的地”這個說法本身似乎暗含着“平替景點”不如“被平替景點”的意思。其實,所有景點都有自身的特點和魅力,“平替目的地”應當展現自身真實魅力以吸引遊客。

歐洲CJ國際市場調研公司在今年4月發佈的一份研報中稱,旅遊業應當將“平替目的地”作爲戰略資源納入整體運營之中,從而加強對特定細分市場客戶的吸引力;“平替景點”的宣傳要加強針對性,善於利用網紅大咖的力量去呈現景點的獨特魅力。

對於如何讓“平替目的地”更具發展潛力?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首先,整合和優化“平替目的地”的旅遊資源是關鍵。這些目的地可能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文化遺產或民俗風情,通過整合這些資源,可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線路和產品。同時,注重資源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接待能力的必要手段。包括改善交通網絡、提升住宿條件、完善服務設施等,爲遊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旅行體驗。例如,可以建設更多的酒店、民宿等住宿設施,以及增設旅遊諮詢服務檯、公共休息區等,提高遊客的滿意度。

再者,培養專業人才隊伍也是提升接待能力的重要一環。“平替目的地”需要擁有具備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的旅遊從業人員,爲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服務。

至於“平替目的地”能否長久發展下去,這取決於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首先,“平替目的地”需要保持其獨特性和吸引力,不斷挖掘和開發新的旅遊資源,以滿足遊客不斷變化的需求。其次,“平替目的地”需要注重可持續發展。

鍾暉認爲,“平替目的地”要做好內容建設,從“像別人”開始,到“做自己”出圈。也要抓住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機會,從城市更新、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等視角改善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