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找平替,這屆年輕人真被拿捏了

作者| 阿肉編輯 |安菲爾德題圖|《很想很想你》

如何讓看似什麼都不在乎的年輕人一秒破防?

只需要一句話——“你這東西買貴了”。

忍耐閾值奇高的年輕人,在家頂得住被爸媽催婚、上班受得了職場PUA,唯獨對“溢價”二字深惡痛絕。畢竟,“賺得少”可以安慰自己,這不過是一時的苟且和對現實的短暫妥協,要是再加上“花得多”,就多少有點扎心了。

如果你經常混跡於短視頻平臺,或許也刷到過找平替的家居好物推薦,內容是教人們用不同的關鍵詞搜索商品,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同樣功能的物品。

比如常見的食品收納盒,如果改搜“農場豬仔食槽”,你不但能獲得一個功能相近,甚至更加結實的平替產品,還能在半夜起牀偷吃零食時,用“農場豬仔”四個字拷問自己的良心。

就像是解鎖了餐廳的隱藏菜單一樣,這種“平替購物法”最重要的一點,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然不同的“解題思路”。(圖/社交軟件截圖)

在社交網站,也經常有人分享最新發現的平替詞。爲了查找方便,一位名叫Ke Fang的年輕人甚至利用AI模型,製作了一個搜索引擎pingti.xyz,只要在網站上輸入相應的商品名,AI就能幫你檢索到相應的平替詞。

一鍵搜索“最佳平替”。(圖/pingti.xyz)

在這個主打極簡風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平替案例:

比如,在社交平臺上被炒成“傢俱氛圍感單品”的繩結照片牆,可以用2元一大卷的漁網完美平替;給家裡主子添置的貓窩,也可以用雞籠來代替。

也許,這個世界終究不過就是一個可以互相替代的草臺班子。

一個程序員選擇購物,需要幾步?

最初要搭建這個網站,Ke Fang的想法也充滿着實用主義的色彩——社交平臺上歸納的平替詞雖然很好,但是檢索起來太過複雜,又或者不夠全,“當我想搜的商品不在列表裡時,它就失效了”。

作爲一名算法工程師,Ke Fang自然而然想到利用AI。這對於他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他下載了一些常見的平替詞,僅僅10分鐘便訓練AI找出對應的詞。

一些常見的網購“平替詞”。(圖/社交網站截圖)

在不斷優化算法的過程中,Ke Fang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規律。

大多數平替詞的替換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在性別限定詞方面,搜索“瑜伽墊 男”的結果,會比單獨搜索“瑜伽墊”的價格更低——這或許表明,在我們沒注意到的地方,存在着一些隱形的粉紅稅。

在場景、地域方面,也有着相應的體現。比如,加上“商用”“醫用”等定語,就能搜索出更低價格的商品;同樣的關鍵詞,如果可以對應上產地,也可以獲得更低價的搜索結果。

如,搜索“諸暨襪子”,就比只搜索“襪子”的價格更低。(圖/電商平臺截圖)

這樣看來,似乎萬物皆可平替?

網站的搭建僅花費了一個下午,隨後就是不斷地測試、優化。尋找平替這件事說來輕巧,但也需要大量的數據,在上月28日上線的那天,Ke Fang還臨時根據當天兩點小米發佈會上的內容添加了新的數據,算是在網頁裡埋了一個小小的彩蛋。

在經過了幾輪測試和升級之後,Ke Fang的網站正式上線。

網友們紛紛解鎖了“平替”不同的打開方式。(圖/NGA社區截圖)

如果說“最佳平替”是精準拿捏住了當下人們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那麼,AI的加入則讓這場實驗多了許多遊戲的樂趣。一直關注後臺數據的Ke Fang告訴新週刊,網站上線後的十幾天時間裡,曾有三次數據高峰,分別來自微博、豆瓣、NGA社區幾個社區圈層。因爲AI推演出的結果,正和某些興趣圈層裡的“鄙視鏈”相呼應,進而引發了一波新的關注。

將自家愛豆的名字輸入進去,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圖/豆瓣截圖)

小到家居電器、食品日用、服裝服飾,大到工作、戀愛、家庭、休閒娛樂,都可以被轉化爲一種更加經濟適用的版本。

有人輸入國內“清北復交”幾大TOP級高校,或者幾家互聯網大廠的名字,暗戳戳地調侃着它們之間的鄙視鏈;有人輸入自己男女朋友的名字,表示“這個太貴了養不起”;更有人向它追問更高維度的經濟學、社會學、生物學,甚至哲學領域的概念,試圖向它尋求宇宙的終極答案。

一種無法反駁的荒誕感,被AI以一本正經的姿態呈現出來。(圖/pingti.xyz)

“它有點懂我,但沒完全懂”

但,並非所有東西,都能找到平替的邏輯。

比如漁網之於照片牆,儘管兩者看起來毫不相關,卻因爲功能上的相近,成爲了後者的平替。

這讓Ke Fang感到困擾的同時,又覺得十分有趣。靠性別、場景或地域上的限定,多數商品可以形成對應,但這種毫不相關、無法歸類的模式,無論如何訓練AI都很難找到其中的規律,“即使是人類,也需要大量的實踐積累才能摸索出其中的奧妙。”

如此跳脫的人類思維,AI目前還無法理解。(圖/電影《機器人與弗蘭克》)

爲了保持“常看常新”,目前,Ke Fang還是得依靠手動更新的方式,去幫助人們發現更多“平替”的關鍵詞。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利用AI打破信息差,避免在日常消費中產生隱形消費,這已經是一種平民爽文的模式。

就當是圖個樂子,有何不可?

在這種樂子心態的主導下,這個主打極簡風格、僅花了一下午製作的網站,上線10天收穫了14萬的用戶,最高當日用戶量也達到了14.6萬。可以說,它的存在本身已經超越了“搜索”本身的意義。

雖然在“最佳平替”上搜索的每一個詞,都只有一個對應的“最佳解”。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給出的平替結果再次輸入回去,就可以利用這個網站無限“解構”下去,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

媽媽,人生是曠野啊。(圖/pingti.xyz)

如同某種“賽博算命”一樣,這種基於大量數據訓練AI得出的結果,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模糊感,“好像很荒誕,但仔細想想又很有道理”,讓這個基於AI的趣味網站看起來有些“初通人性”。

而熱衷於探索平替的人們,在這條無限循環的平替不等式中,逐漸找到了這個世界作爲“草臺班子”的答案,解構了生活裡一切“高攀不起”的奢侈品。

即便目前,AI無法爲人們找到“平替生活”的終極答案,也不足以解答那些當下的宏大敘事命題,但是,它在當下給了人們表達自我的路徑。誰說這不是一種終極的浪漫呢?

讓我們一起說:謝謝AI。(圖/pingti.xyz)

萬物皆可平替,除了……

這幾年,反向消費的風一吹再吹,而“平替”似乎也成爲了當下消費的唯一解。

畢竟活在當下,誰都不可能真的完全脫離消費生活,而平替似乎幫助人們在“花”與“不花”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選擇平替、貴替還是奢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拋開過去人們加諸於商品之上的附加選項,讓花錢的意義,迴歸到自我之上,而不是由情緒價值、品牌溢價和氛圍感所定義。

重新喜歡上不Care名牌的自己。(圖/《非正式會談》)

“想象一下:未來的某一天,我坐在婚禮專用椅上,牆上掛着一張漁網,上面是我的照片,我面前的培訓桌上擺着菜譜架,iPad 正在播放視頻……”在“最佳平替”的網站上,ke Fang寫下了他對“平替生活”的暢想,他覺得這一切都很有意思。

網站上線以來,他幾乎每天都在關注後臺數據的變化,卻找不到網站變現的方式。作爲一個產品,“可能它短期內是沒有辦法獲得收入的”。

但Ke Fang還是決定儘量讓它維持得久一點。因爲“無論商品怎樣平替,人生是無法平替的:重要的不是漁網,而是漁網上的照片”。

校對:楊潮,運營:小野,排版:譚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