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汽車供應鏈困境 構建良性多元發展的產業生態
部分車企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消息刷屏。汽車業整零矛盾引發的潛在後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如何破解汽車供應鏈困境、優化汽車產業生態、促進我國汽車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爲當前我國汽車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日,圍繞“降價——供應鏈的困境與前景”主題,經濟參考報和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聯合舉辦“通達思享匯”座談會。與會專家表示,頭部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動供應鏈變革,共建公平、可持續的合作環境。同時,要優化整零關係,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更要推動汽車供應鏈協同創新,構建良性多元發展的產業生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
構建共榮共生的新生態 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價格戰、不公平競爭、水軍等,被流量裹挾的輿論場出現一些亂象,衝擊着人們的價值觀。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於武表示,要提倡積極、陽光的價值觀,企業是要盈利的,是有社會責任的,頭部企業更要肩負起這個使命。要真正做到全球領先、產業強國且打造國際品牌,建設百年基業,還需要汽車產業共同努力。
付於武透露,近期,他在走訪調研中瞭解到,很多供應鏈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亟須行業各方共同關注並採取措施。除降價壓力外,供應鏈企業還面臨多重挑戰:一是海外建廠成本上升;二是更多車企跟進降價;三是車企整體利潤率已經很低;四是部分車企使用自家財務公司的承兌匯票支付,存在金融風險。
汽車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平衡競爭與合作、創新與穩健、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將是決定行業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付於武認爲,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付於武表示,這是一個呼喚創新的時代,只有協同創新、跨界融合纔有未來;這也是個呼喚合作的時代,只有良性競爭,構建共榮共生的新生態,才能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付於武說,今後汽車產業的使命不僅是要做強,而且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創新。第一,一定要用創新鑄魂。第二,要聚焦核心技術,全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們呼籲、引導、期望0到1的突破。第三,整個產業要進入高質量發展,要弘揚汽車文化,發展行業自律,提倡核心價值觀,肩負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商務部原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 商務參贊陳林:
鼓勵車企開闢海外市場 藉助成熟經驗破解賬期難題
對於“價格戰”愈演愈烈的現象,商務部原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認爲,儘管這是汽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但當前汽車行業的價格競爭已經過度,甚至出現低於成本的競爭,這種情況是不正常也是不可持續的。他表示,雖然有的造車企業融資相對容易,但長期依靠融資維持低價競爭也不是長久之計。
對此,陳林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政府應該適時出手干預;二是行業協會應該發揮作用;三是企業要有自知之明,考慮長遠發展。他強調,企業應該認真思考自身能力和發展前景,而不是盲目參與惡性競爭。
隨着車企價格戰加劇,賬期長的問題更加突出。陳林介紹了2006年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出臺的《零售商與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該辦法對賬期做了明確規定,約定的支付期限最長不超過收貨後60天。他建議,汽車行業也應該研究賬期的管理辦法,規範行業秩序,緩解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壓力。
根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202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772.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7%,佔全球份額的11.4%。其中汽車製造業存量720.6億美元,佔製造業投資存量的25.4%。他表示,一些企業如奇瑞通過海外投資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陳林強調,中國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海外生產、海外銷售”,而不是簡單的“中國製造、海外銷售”。他解釋道,面對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中國企業需要調整策略,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這不僅可以規避貿易壁壘,還能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需求。
具體就新能源汽車而言,陳林認爲,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緩解中國的能源進口壓力,同時滿足人們對汽車的需求。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也有要考慮的問題。比如,二手車回收、電池回收等,這些都需要行業提前考慮和規劃。不能因爲新能源汽車增長快就忽視了這些潛在的問題。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必須確保其健康、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共同努力。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 主任安慶衡:
產業洗牌近在咫尺 多措並舉提高整體競爭力
針對近日某知名車企向零部件供應商發出降價要求一事,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表示,年度降價是行業常態,應客觀、辯證看待。整零矛盾其實一直有,背後原因也比較複雜,但產業洗牌近在咫尺,要研究深層次問題。
安慶衡認爲,首先,主機廠爲了自身利益而選擇提出降價要求。降價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手段,可以快速提高經濟效益,但這給零部件廠帶來了巨大壓力。其次,整個汽車行業的效益普遍下滑,競爭激烈,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資金週轉也變得更加困難,要求降價成了一些企業維持運轉的不得已之舉。最後,“被降價”有不同類別,要區別開來看,少數零部件企業依靠技術壟斷擡高價格的做法,也引發了主機廠的不滿。他們認爲這些企業利潤過高,理應適當降價。
價格戰給汽車行業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安慶衡說,部分頭部車企虧損銷售、惡性競爭,中小企業不堪重壓。一些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較弱,不得不接受主機廠的降價要求。有的甚至不得不採取偷工減料的手段。這使得產品質量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風氣。
安慶衡認爲,主機廠和零部件廠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甚至出現了一些分歧和對抗,給行業發展造成了極大困擾,但變動中的汽車產業必然會走向新的“和解”:油車和新能源車實現市場平衡;行業重組調整到一定階段;企業效益下降基本停止。
基於此,安慶衡提出了以下幾點應對措施:一是推動技術創新,提高主機廠和零部件廠的競爭實力。二是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制定合理的降價標準和供應鏈管理辦法,避免無序競爭。三是加強質量監管,嚴厲打擊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爲。四是鼓勵零部件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競爭力。鼓勵主機廠、零部件企業以及外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這有助於優化供應鏈,提高整體競爭力。
工信部原產業政策司 副巡視員李萬里:
轉換思路做好應對 迎接汽車產業後工業化階段
就國內汽車市場出現大規模降價問題,工信部原產業政策司副巡視員李萬里表示,降價反映了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重大變革,需要從長期和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和應對。
李萬里指出,降價本質上是市場供需關係變化的必然結果。當產銷出現問題時,降價是市場調節的正常現象。目前汽車行業正處於技術路線調整和升級的過程中,直接影響了產業鏈和供應鏈,因此出現困難是自然的。
李萬里從多個視角分析了當前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他指出,雖然中國在電動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歐美日韓並未積極跟進,這背後值得警惕。從傳統燃油車來看,此前一度認爲傳統燃油車將在短期內被淘汰,但近期中央也一再強調,傳統燃油車仍有提升空間,新能源車的成熟也需要一個漫長過程。因此需要重新審視傳統車與新能源車的關係及過渡路徑。
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經歷“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李萬里認爲,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後工業化的發展時期。後工業化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市場規模的增速將縮小,汽車產業需要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這將對產業鏈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李萬里還提到,國家正在推動“公轉鐵”戰略,即加強鐵路運輸,減少公路運輸。這一趨勢將對汽車工業的長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產業鏈供應鏈需要及時調整。
李萬里總結道,降價是汽車工業發展即將發生重大變化的預兆,不僅涉及國內,更是全球性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應侷限於如何解決當前的產銷問題,而是要從長遠角度思考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 專家委副主任陳斌:
跳出汽車看汽車 支持車企“走出去”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專家委副主任陳斌表示,“降價風波”實際上是多年積累矛盾的總爆發,我們要學會跳出汽車看汽車,穿透表象看本質。
陳斌就汽車“走出去”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說,從數據來看,今年汽車出口有望達到600萬輛。但是,我國企業以資本、技術走出去開展國際化合資合作經營真正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陳斌認爲,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重要性,爲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環境。他建議,政府應該制定支持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明確政府部門商務、金融、稅務、海關、外匯等部門在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即爲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等非營利組織也要“走出去”,爲投資當地的中資企業利益代言。
陳斌表示,行業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思路和憂患意識。未來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很難繼續維持如此高的水平,必須主動適應變化,通過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來實現新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10年、20年的努力,在國際上再造一個本土規模的企業。
除了鼓勵企業“走出去”,陳斌還建議,政府應當在汽車產業發展戰略上給出明確指引。現在只是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但對傳統燃油車的定位卻模糊不清。必須搞清楚這幾種技術路線在未來5年、10年的發展方向和關係。他指出,如果不能明確產業發展路徑,可能會出現新舊技術之間的無序競爭和重複投入。
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中國汽車 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
破解五大深層次問題 引導車企差異化競爭
當前汽車行業價格戰,實質上反映的是競爭格局失調等深層次問題。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認爲,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行業自律意識淡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速度與產業轉型升級不匹配;新興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相關政策尚不完善或存在缺失,以及過分強調產銷量等指標的誤導性宣傳等。
針對當前汽車行業亂象,張書林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一是業界對汽車產品多元化發展方向重視不夠。張書林強調,我國能源政策、人文環境、消費需求、出行方式等多方面都呈現多元化特徵,這決定了未來汽車產品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他指出,包括燃油車和各類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多種車型都有其特定的市場定位,不應一概而論。
二是汽車產品差異化不足,功能同質化嚴重。張書林指出,目前許多車型不分價位層次都採用相似的技術配置,導致產品價值難以充分體現。他呼籲企業應該依靠核心技術、優質產品和服務來體現市場定位,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
三是缺乏對多元化市場的開拓引導。張書林認爲,目前對傳統汽車市場的引導不足,過分關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忽視了其他特定市場需求。他特別指出,不應將“轉型升級”簡單理解爲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而應該包括傳統技術的升級和新能源技術的進步。
四是新興產業尚未形成穩定可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張書林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傳統汽車產業的融合度不夠,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之間缺乏命運共同體意識。他強調,產業競爭的實質是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而非僅僅是整車企業之間的競爭。
五是傳統汽車企業轉型不足升級緩慢,特別是與新興企業的融合發展不夠充分。張書林指出,這種狀況壓縮了行業的競爭空間,是導致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這些問題,張書林建議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其中,他特別強調了提高行業自律水平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明確企業自律的具體內容,將其具體化並形成行業共識;發揮行業機構和主流媒體作用,建立自律規範和督導機制;引導整車企業與供應鏈建立機遇共享、風險共擔的關係;政府機構逐步完善支持產業健康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
張書林強調,自律是一種市場行爲,需要各方引導但不宜直接行政干預。他呼籲行業深入開展自律工作,從主觀上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推動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