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社保基金入市瓶頸

近期,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其中,針對打通全國社保基金入市卡點堵點提出一系列舉措。作爲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社保基金加大入市力度不僅將爲資本市場帶來更多長期源頭活水,也有利於爲民生保障築牢“安全網”。

全國社保基金是典型的中長期資金,由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近年來,在政策引導支持下,全國社保基金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截至2024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規模約3萬億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0.8萬億元,佔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1.2%。

從社保基金屬性來看,其天然可以充當“壓艙石”“穩定器”的角色。一方面,社保基金資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內面對大額意外兌付壓力,具備長期屬性和投資耐心,同時其投資目標是實現長期保值增值,而非追求短期收益,投資決策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戰略性。另一方面,全國社保基金被市場視爲“國家隊”資金,其投資行爲往往被看作政策風向標,當社保基金加大股市投資時,通常會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號,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

社保基金入市有望帶動更多長錢入市。自成立以來,全國社保基金在投資運營中展現出良好的收益能力,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爲7.4%,其中A股投資年化收益率更是超過10%。這一顯著長期投資成績將對其他長錢產生示範效應,有助於與其他類型長錢共同形成“長錢長投”良好氛圍和趨勢,進而吸引更多類型長錢入市。

同時,目前推動全國社保基金進一步入市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例如,現行政策對社保基金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的限制較爲嚴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爲40%,而固收類資產下限同樣爲40%。這種“兩頭擠壓”的配置框架,導致其A股投資空間受限。

社保基金的增量資金供給也存在不足。全國社保基金資金來源主要依賴財政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和投資收益,但近年來財政撥入規模增速放緩,進一步擴大A股投資面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此外,市場生態中的短期業績考覈傾向,也制約了社保基金踐行長期投資理念的空間。

就這些堵點卡點,此次發佈的《方案》從政策鬆綁、考覈優化等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爲社保基金入市掃清障礙。例如,《方案》提出“穩步提高全國社保基金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這能夠更好利用全國社保基金資金來源穩定、短期流動性壓力較小的優勢,優化資產配置,增厚長期收益。《方案》提出“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週期業績考覈機制”,則有利於全國社保基金更好地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

可預期的是,在《方案》指引下,隨着相關管理辦法的落地,全國社保基金將加速、加大投資資本市場力度。入市空間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應進一步強化對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形勢的分析研判能力,審慎開展投資運營各項工作,在保證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築牢長週期投資理念,爲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發展提供更好支撐,最終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和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雙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