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是稀缺的財富

2月25日,娃哈哈發佈訃告,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後因病醫治無效,享年79歲。

肇起於上世紀80年代的企業家,仍然活躍在一線的不多,宗慶後是其中之一。在生命走向終點前的兩個月,他還現身娃哈哈銷售會議,爲團隊鼓勁。

膽子大,敢冒險,是80年代企業家的精神特質,這也是宗慶後眼中“企業家”應有的模樣。他說,企業家必須有敢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要敢爲人先。

娃哈哈1987年創立以來,凡37年,於不斷變更的市場週期中屹立不倒。而娃哈哈的宗慶後,也以超越企業本身的名望,成爲一個時代的象徵。

在那個剛打開國門不久、面臨急速轉型的年代,任何一場改革都不可能萬事俱備,更不會在事先設計得天衣無縫的情況下完成。

我們如今當作基本常識或基本規則的經濟運行框架,比如,公司法、現代企業制度、資本市場、知識產權等,不是從天而降和無師自通的。是無數人,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彼此碰撞出來的。以宗慶後爲代表的80年代企業家,“摸着石頭過河”,幾乎在一無所有的狀態中發展起來,沒有現成的市場及成熟的技術路徑、銷售渠道,然後讓一切資源爲我所用,讓一切力量產生化學反應。

他們不是一個孤立的羣體,逐漸成爲一個可以創造價值和贏得尊敬的階層。

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積澱,遠比財富積累更偉大。企業家精神的不斷爆發和傳承,是中國經濟韌性和經濟活力的組成部分。

就在宗慶後創辦娃哈哈的同一年,彼得·德魯克出版了劃時代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他第一次將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視爲企業成長的偉大基因。

在習慣了資本與風口的今天,重新審視初代企業家,是對其敢闖敢幹精神的重溫,是對其沉甸甸的家國情懷的致敬。

而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歷史的進程。造就歷史鉅變的改革開放,孕育了中國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成長,而後者的不斷向前,不斷創新,不斷與家國和時代同頻共振,也反哺了中國經濟和改革開放的蝶變和豹變。

因此,宗慶後去世後贏得普遍的尊敬,是人們對於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尊敬,儘管娃哈哈不是最強最大的,宗慶後的企業家風格也偏老派,但這與宗慶後這一代企業家胼手胝足、以啓山林的創業史相比,無足輕重。

同樣,這種敬意,亦是對民營經濟成長壯大的尊重與肯定。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看到企業家與民營經濟的巨大貢獻。

讓民營經濟繁榮起來,是拉動中國經濟的必需選項。在當下的呈現波浪式發展和曲折中前進的中國經濟裡,摒棄畏難情緒和躺平思想,重振信心,勇於創新,使得對宗慶後的懷念有了更具體的現實意義。

冬去春來,那是萬物生長的力量。而正是那種從無到有所迸發的力量,讓企業家精神閃閃發光,讓企業家成爲最稀缺的財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