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聚集、跨越 四川綿陽以科技城優勢賦能“智改數轉”
人民網成都6月26日電 作爲科技城,綿陽擁有富集的科創資源,在賦能“智改數轉”方面有何優勢?6月25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綿陽市制造業“智改數轉”推進情況新聞發佈會。會上,就該問題,綿陽市政府副市長鄧輝用“牽手、聚集、跨越”3個關鍵詞回答記者提問。
“第一個關鍵詞是‘牽手’。我們突出抓好協同創新,讓更多企業與創新團隊‘牽手’。”鄧輝說,綿陽出臺了“科創十條”等支持政策,通過高效鏈接創新資源,建成四川省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工業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創新平臺,建設“雲上科技城”“雲上大學城”,引進哈工大、電子科大、西工大等高校頂尖專家團隊入駐綿陽。“比如,重慶大學創新團隊入駐‘雲上大學城’後,與我們市的有關企業簽訂了6個方面的合作協議。”
鄧輝介紹,第二個關鍵詞是“聚集”。綿陽突出抓好技術供給,讓更多科技創新在生產線上“聚集”,大力支持企業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比如,長虹研發的多面異構體表面缺陷智能檢測關鍵技術,打破了高端檢測裝備“卡脖子”難題,檢測效率比人工提升70%以上,榮獲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維博電子研發的高壓高隔、絕緣狀態檢測等傳感器,突破技術難題,達到國際品牌同等技術水平。這些技術和產品,已在“智改數轉”的關鍵設備及軟件中得以應用。
“第三個關鍵詞是‘跨越’。我們突出抓好產業培育,讓更多成果實現從運用到產業的‘跨越’。例如,緊緊圍繞人工智能這一全省‘1號創新工程’,在推動‘智改數轉’工作中帶動和促進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數字產業。”鄧輝表示,近日,綿陽還發布了《綿陽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從核心技術攻關、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應用、人才引育等8個方面進行支持。目前,綿陽已打造人工智能領域各級科創平臺21個,組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匯聚相關企業近百家,實現營收近2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協同創新,匯聚更多創新資源、形成更好創新生態,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製造業各環節的融合應用,加快培育發展工業細分領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業和工業企業深度協作,不斷提升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擁抱‘智改數轉’的光明前景。”鄧輝說。(趙祖樂、楊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