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數轉”賦能製造業 燈塔工廠打造競爭新優勢

在數字經濟發展大潮涌動的背景下,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國製造業“智改數轉”進程步入快車道。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在多個企業一線調研發現,我國製造業“智改數轉”開始融入生產實踐的核心環節,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在日前舉行的2024世界製造業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提出,要促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深化5G+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賦能,加快數字技術在製造業全行業全鏈條的應用。

推動企業脫穎而出

被譽爲世界上最先進工廠的“燈塔工廠”,無疑是全球製造業“智改數轉”的標杆。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了62家“燈塔工廠”,佔全球“燈塔工廠”總數的40%;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位於江蘇溧陽的江蘇時代是2023年底入圍“燈塔工廠”名錄的工廠之一,也是寧德時代旗下第三座“燈塔工廠”。目前,全球鋰電行業僅有的三座“燈塔工廠”均來自寧德時代。

走進江蘇時代電芯製造裝配車間,一排排卷繞櫃機映入眼簾。數字化技術的綜合運用,讓江蘇時代發揮出生產線的極限潛能——平均一秒鐘生產一個電芯、2.5分鐘生產一個電池包。“寧德時代追求‘極限製造’,不斷突破製造速度的極限、缺陷檢測率的極限、產品質量的極限等。”江蘇時代副總經理陳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智能化轉型,公司的產能提升了320%、製造成本降低了33%、碳排放減少了47.4%、質量缺陷減少了99%。同時,公司全面實施數字化管理,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創新技術,實時監控生產數據,實現供應鏈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

位於福建福州的京東方福州第8.5代半導體顯示生產線,爲我國相關行業企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可供參考借鑑的經驗。

福州京東方總經理周賀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說,得益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不增加設備投資的條件下,這條生產線在兩年內單位成本降低34%、產量增長30%、電耗下降39%、水耗下降27%。

全球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使用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全球每四塊顯示屏就有一塊來自京東方。寧德時代和京東方能擁有現在的市場地位,來自精益化數智製造能力的支撐。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使生產更快更準,讓產品更優更省,推動企業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選擇題到必修課

當前,外部競爭環境複雜多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迭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智改數轉”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門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修課,是新形勢下企業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

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直呼“發展超乎想象”。他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京東方管理層非常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會把1.5%的研發費用專門用於人工智能研發。”聚焦“人工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產品、人工智能+運營”三大領域,京東方已開始構建大模型訓練、大數據、物聯網等核心技術能力,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

對傳統產業而言,“智改數轉”更是這類產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打破行業天花板的重要階梯。面對石化行業的產能過剩,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選擇用數智化手段練好內功。“2024年,我們以‘數智化年’爲管理主題,生產方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通過持續的業務變革和數智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內部運營和外部協同效率,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廖增太說。

人工智能也讓萬華化學嚐到了甜頭。廖增太介紹,人工智能可大幅縮短實驗時間。“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可從14000多種方案中篩選出156種方案,再通過迭代優化篩選出4種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實驗的效果非常好。”

製造業企業與數智化技術的結合,也爲衆多從事數智化技術開發服務的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任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除了生物醫藥行業,人工智能在綠色化學、農業等方面也可以有諸多應用。例如,農業科技企業先正達是英矽智能的合作方,雙方將致力於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植物科學和農業,以加速新分子的發現和更有效、更環保的作物保護產品的發明。”

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也注意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數智化需求持續演進。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企業數智化進程已由側重數字化的階段進入了數字化和智能化並舉的新階段。“在企業數智化需求的新階段,更需要強大的平臺系統,統一數智底座,打通數據和流程。”

由點到面走深走實

接受採訪的衆多業內人士認爲,“智改數轉”已從案例示範進入深水區,應進一步推動從點到面、在千行百業的生產實踐中走深走實。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支撐。數據顯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已超過1.4萬個,工業互聯網已全面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坦言,工業互聯網應用需要與行業的知識、經驗、技能緊密結合,複雜性高,難以用“一個藥方包治百病”,這也決定了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複雜性和艱鉅性。“要把一個又一個行業做深做透,從消費互聯網的‘百米寬、一米深’向工業互聯網的‘一米寬、百米深’演進。”魯春叢說。

工信部近日印發《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就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汽車、工程機械、光伏等重點行業的升級改造提出要求。例如,對於石化化工行業,《指南》提出,到2027年,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3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15%以上,4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7%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以上。

《指南》強調,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促進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推動汽車、鋼鐵、輕工、工程機械、建材、船舶、消費電子、航空、石油化工、消費品等行業的工業設備、工業網絡、工業算力、工控系統等網絡化改造升級。力爭到2027年,80%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基本實現網絡化改造,邊緣網關、邊緣控制器等產品部署超過100萬臺,“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2萬個。

辛國斌表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推進數字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有助於充分釋放我國製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構建形成以數據爲核心驅動要素的新型工業體系。當前,要加快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數字技術對產業體系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賦能產業體系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