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肥外商】交通部盲目背書 經濟部被廠商牽着鼻子走

一位不願具名的船商表示,經濟部並非圖利外商,不重視他們提出來的「國產化」政策,而是他們不懂海事工程船舶業務,但在他們精通的產業部分,把關得很好!例如,水下基礎工程,是以鋼鐵業爲主,經濟部就不會讓外商得逞,但經濟部不懂船舶、海事,而懂的交通部因事不關己,隨便蓋章,而經濟部一見到交通部核發,就放行!這個部會間協調的漏洞,使得貪婪無下限的外商可以得便宜還賣乖!

海事公會理事長文展權指出,本來經濟部規劃要組成M(Marine,水下基礎工程)team跟W(Wine風電機組)team,M team由中船領軍,W team由中鋼領軍,透過這次一兆多的投資學會離岸風電,這將是個未來有潛力綠色產業。

爲了落實國產化,經濟部規定:水下基礎(25%,最多錢),工作船、海事工程(10%),電纜變電這四大領域,必須優先僱用臺商。雖然經濟部的想法很好,但卻被貪婪的外商利用巧門給矇騙,因爲經濟部的官員懂產業,不懂海事、船舶,交通部主管港務,但卻事不關己,隨隨便便蓋章。

舉例而言,經濟部官員對於產業很內行,所以水下基礎工程,若不是報「中鋼」或「四季鋼鐵」,經濟部官員就知道外商在搞鬼,在規避國產化,因爲臺灣只有這兩家有能力承接。可是經濟部官員對海事工程、船舶外行,往往被外商騙了,還在幫人家背書

海事工程部分經濟部不懂,當外商以「7天限時迴文」加「特殊規格」詢問交通部,而交通部下轄的臺灣港務公司(前港務局)在意的只有航運安全,事不關己地迴文表示「臺灣沒有該規格船舶」,外商就拿着交通部核發的許可證明,到經濟部要求僱用外籍工作船與作業人員。整個過程,沒有一個官員玩忽職守、瀆職圖利,但每個單位謹守本位主義,就造成了國家與臺彎產業莫大的損失。

「離岸風電」國產化預算將近一兆,其中1000億是海事工程與工作船項目照理政府多花錢要達到「國產化」,這1000億應該多數由臺商所承攬,但得標外商貪婪無下限,竟然欺騙我國政府以「無害通過」,找了新加坡及工作船從事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我國工作船業者看到衛星圖上那艘工作船,不禁心酸

外商用巧門欺騙經濟部,讓外籍工作船允許進入「離岸風電」工作團隊,目前已經有一艘新加坡拖船停在外海,拖着無動力的探鑽船每天在作業,船員也都是外籍人士。而他們行使聯合國海洋公約的「無害通過」進入我國領海「補給」,結果一「無害通過」就是半年多。

本刊調查,任何船隻若以「無害通過權」爲由,領海國不能拒絕,但前提是,不得從事捕魚、探勘、研究、測量、起落搭載飛機……等十幾項行爲,海事工程作業當然也包括在內。

更何況,航業法第四條規定,非中華民國船舶不得在中華民國各港口之間運送客貨,試想連載客載貨都不行了,何況是從事海事工程作業!但這些外籍船隻鑽法律漏洞,以「無害通過」進入領海,然後一上了船,就當成自家領土中華民國政府不得干涉,真是荒謬!

政府不是沒發現這一點,臺灣港務公司(前港務局)所屬的「臺灣港務港勤公司」就引用該法,爭取離岸風電的「人員運輸船」必須是該公司的船舶,可是該公司卻自掃門前雪,並沒有幫其他工作船業者爭取探鑽、拖曳、拋石布纜等工作機會,以致於本來應該投資千億元在海事與工作船項目,至今只有30億是臺灣業者賺了。

目前還有3艘外籍拖船還在高雄港錨區停泊,虎視眈眈!顯然,達德、CIP這幾家外商,根本不把承諾經濟部的「國產化」當作一回事。業界人士指出,外商報到經濟部有家「X華」公司承接布纜工程,內行人一看就知道該公司只是「人頭」,因爲這家公司的專長是挖海底污泥,他不會布纜,但經濟部哪懂?一看是臺灣廠商,就給放行!

更多鏡週刊報導【千億肥外商】砸兆元蓋離岸風電 說好的國家隊竟被外商整碗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