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騰訊“Non-IFRS利潤還不錯”,有沒有說服力?

8月是多數上市公司的半年報發佈期,對於公司的PR和IR部門而言,首要任務是如何體現財報亮點。受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等經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絕大多數公司盈利狀況不佳,讓公司業績顯得沒那麼差就顯得至關重要。

作爲中國最具影響力,基本盤最爲穩固的企業,近日騰訊發佈的堪稱史上“最差”業績報告引發廣泛關注。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 1340 億元,同比下滑 3%;淨利潤 186 億元,同比下滑 56%,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下,淨利潤 281 億元,同比下滑 17%。

圖:來自騰訊控股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

不過,力挺騰訊的媒體強調“Non-IFRS利潤高於預期”,在《華爾街科技眼》的後臺評論中,有讀者提問”Non-IFRS到底是什麼概念,和正常利潤有何區別?”

圖:來自《華爾街科技眼》文章評論區

根據過往經驗來看,公衆和絕大部分新手記者對於基礎的財務知識還是一知半解,所以《華爾街科技眼》將在開設《看懂》財務課欄目,以大公司財報爲入口,從最基礎的財務指標入手,和大家探討如何通過核心基礎財務指標,更加準確地瞭解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

首先就讀者提出的IFRS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Non-IFRS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區別,做一下解釋。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即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現時發佈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上的絕大多數公司都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披露業務和財務狀況。

而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指公司可以依據自身情況自行調整披露的數據口徑,目的是更好地展示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

通俗來講,就是監管機構制定了一個範圍,讓上市公司在這個範圍內講業績,但有些公司覺得按照監管制定的範圍沒法把業績講清楚,講到位,於是又按符合自身特徵的方式講了一遍。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會更加準確地體現公司價值,因爲它能將公司非常規的一次性非經營性支出在報表中剔除,以反映公司實際業務表現。在公司一次性支出中,常見的有員工的股權激勵,某項非主營業務突然減值等。一般而言,剔除後非IFRS淨利潤就有可能比IFRS淨利潤高

以上項目均體現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科目下。

對於騰訊控股進行NON-IFRS編制的原因及剔除屬性,在2020年報中有提及,原因是“排除若干非現金項目及併購交易的若干影響,爲投資者評價本集團核心業務的業績提供有用的補充數據”。

那麼影響騰訊IFRS淨利潤的有哪些因素呢:

>聯營公司的業績

>投資的公司的收益

>減值撥備

>股票薪酬等非經營性收支的影響

此次騰訊IFRS淨利潤暴跌主要就是由於受投資虧損拖累。財報數據顯示,投資收益淨額44.2億元,同比大減近8成。公司部分投資收益被若干國內投資公司的減值撥備抵消。

何爲減值撥備呢?比如騰訊投1000萬給某項目,但這個項目前景不佳,騰訊認爲能收回600萬就不錯了,騰訊就提了400萬的撥備。

這樣看來,《華爾街科技眼》在《騰訊是個膽小鬼》(詳見騰訊是個膽小鬼?)中提及,騰訊躍躍欲試“拋棄”美團可能並非向Beijing示好,而是財務避險的說法,能更好地得到印證。

此外,影響騰訊IFRS收益的還有員工激勵,一次性股權激勵會影響公司的財務表現。所以一般情況下,股權激勵也不會計入NON-IFRS利潤中。比如2018年4月年雷軍收到公司100億元的股權激勵,這勢必會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爲了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NON-IFRS也不包括股權激勵的支出。

在騰訊的財務報表中,上半年的股權激勵數量達316萬股。按照目前騰訊的股價水平計算,上半年股權激勵的在10億元左右。

圖:來自2022年二季度騰訊財報

對於NON-IFRS把員工股權激勵剔除的做法,也有專業財務人士表示不認同。此觀點認爲,不管是發股票還是發現金,常態化的股權激勵都應作爲常態化開支。若把員工期權指出剔除掉的話,會顯得淨利潤更高,相當於企業做生意卻沒有計算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用股票付了)。

所以在不少財務人士看來,NON-IFRS有美化公司財務數據和自圓其說之嫌,因此,在國際管理中通用的還是IFRS利潤,NON-IFRS只能做一個多角度的參考。透過以上分析,強調“NON-IFRS利潤還不錯”有沒有道理,大家就可以自行得出結論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