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心血管、預防動脈硬化 維生素K這樣補充最好

維生素K保護心血管、預防動脈硬化 3大類食物補足維生素K。(示意圖/Shutterstock)

動脈硬化宛如一條不歸路,隨着年紀漸長,脂肪、礦物質等形成斑塊堆積在動脈壁,讓動脈腔變狹窄、血管彈性變差,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如今最新研究發現,富含維生素K的飲食,有助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長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常見原因就是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阻塞引發血流不順,進而引發各式各樣的病症,當動脈內的斑塊因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容易出現血栓或血塊,進而造成堵塞,如果塞在心臟血管就會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塞在腦血管就是缺血性腦中風,塞在周邊神經就變成周邊動脈血管疾病(俗稱腳中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罹患動脈硬化比例漸增,到底該怎麼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今《美國心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一項最新研究,給出了答案。

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探討了維生素K攝取量,對罹患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針對逾5萬名受試者,進行超過20年的追蹤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攝取維生素K最少的受試者,若是富含維生素K飲食的人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降約34%。

從飲食中可攝取的維生素K可分爲維生素K1及K2,研究人員發現,相較維生素K1攝取量低的人,K1攝取量最高的人,因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住院的可能性降低21%;相較維生素K2攝取量低的人,維生素K2攝取高者,住院風險則降低14%。整體而言,富含維生素K的飲食能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34%。

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研究人員和研究資深作者尼古拉.邦東諾(Nicola Bondonno) 指出,研究結果表明,攝取更多維生素K,可能對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很重要,「愈來愈多證據表明,維生素K的攝取量可提供進一步的保護,防止如動脈粥狀硬化等其他疾病發展。」

●維生素K是什麼?該從何攝取?

維生素K並不像維生素C、維生素B這麼常聽到,甚至許多人根本沒聽過,不過其實維生素K有助保持血管彈性、預防骨鬆,被營養學家視爲預防慢性病的指標元素,尤其在維持健康血管方面是至關重要的營養素。

「對於抗凝血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控制,維生素K2比維生素K1效果更好,因此建議多攝取含K2的食物,或是補充腸道菌,也有助K2合成,維生素K可以參與許多凝血因子的活化,調節凝血蛋白質合成,因此有助凝血、維持血管彈性。」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維生素K也有助於骨骼強化,避免鈣離子在血管壁中累積,進而降低血管鈣化、動脈硬化的風險,並且也能刺激骨鈣素,是協助血液中的鈣質轉換生成骨質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如果是以強健骨骼爲目標,可同時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健骨效果更好。」

想要攝取維生素K一點都不難,其實藉由一般食材就能滿足維生素K需求,基本上,維生素K1(葉綠醌,Phylloquinone)主要存在於深綠色葉菜,包括菠菜、萵苣、綠花椰菜、苜蓿芽、韭菜、羽衣甘藍等;維生素K2(甲萘醌)則出現在動物肝臟及發酵食品中,像是納豆、泡菜、牛肉、動物肝臟、乳酪、蛋黃等,人體腸道菌也可自行合成。

根據我國衛福部的建議,19歲以上的成人每日維生素K的攝取量,男生爲120微克,女生爲90微克,基本上以一般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足夠維生素K,國人攝取量相對充足。不過黃淑惠也提醒,若是腸道不健康、缺乏益生菌,或是長期吃抗凝血藥物、早產兒等,仍可能出現維生素K不足的狀況。